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abdt > 中新网四川

青年牧民变非遗传承人——色青拉姆的追梦之路
2021年03月12日 15: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2日电 (尼玛初  仁青措)3月8日,正值国际妇女节之际,在江西省景德镇,一位带着藏族姑娘特有标志高原红的年轻女孩正认真地在瓷器上描绘唐卡画,宋代画作的格物致和、觉囊唐卡的洁净精微在她笔下融会贯通,陶瓷和唐卡两个民族瑰宝在她手下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这个女孩名叫色青拉姆,是壤塘县觉囊唐卡传习所的学员、州级非遗传承人。她出生于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的一户牧户家中,父母都是地道的牧民。因家庭原因,色青拉姆从小辍学在家,帮着母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聪明伶俐的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她眼中,家乡的一草一木皆是美景。在色青拉姆心中,家乡的景物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就像唐卡中的仙境一样。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将色青拉姆的人生定格在了漫漫草原上,随着年岁渐长,同村的姐姐们相继结婚生子,这让色青拉姆仿佛也预见了自己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了壤巴拉大地,为带领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壤塘县因地制宜,提出了“文化强县”的目标,以梵音古乐、唐卡、藏戏、石刻等最具壤塘特色的非遗文化为核心,以非遗传习所、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壤塘产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富矿”。

色青拉姆描绘唐卡画。
色青拉姆描绘唐卡画。

  机遇就这样降临在了色青拉姆的身上——壤塘县中壤塘镇建立了壤巴拉觉囊唐卡非遗传习所,并吸纳周边农牧民子女当学员,为有艺术梦想的年轻人搭起了圆梦的舞台。

  时年17岁的色青拉姆在家人的支持下来到传习所,成为唐卡传习所的一名学员。妙手丹青的背后是她8年孜孜不倦的学习生涯,她曾日夜用功画到手腕发抖,也曾日夜磨颜料磨到指尖发疼,但色青拉姆从未想过要放弃……

  如今,色青拉姆的作品走进了上海、浙江等一线大都市,她与门泽、扎西等5名同学共同完成的作品《三世佛》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卖出了100余万元的价格。非遗成就了色青拉姆,而她也成就了觉囊唐卡,她的作品被四处巡展,由中外联合制作的20部中外合作优秀纪录片项目之一《传习之路》更是以色青拉姆和另一位学员为主线,向世人展示壤巴拉非遗文化的传习之路。

  见过大都市的灯火辉煌,见过尘世的灯红酒绿,色青拉姆依旧保持着一颗初心,笔下的山山水水依旧弥漫着家乡的纯净,她心中的每一个人生目标都展露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牧民到非遗传承人,她收获的不仅是金钱,还有灿烂的人生和带着大国工匠人时刻散发出“匠香”味的梦想。

  近年来,在壤塘县脱贫攻坚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像色青拉姆这样自强不息的追梦人。曾经,“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观念根生蒂固,制约着壤塘妇女群众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因如此,壤塘县乘着脱贫奔小康的东风,以宣传、就业、教育为抓手,组建女子宣讲团走村入户宣讲,让一部分妇女先学起来;组织外出务工、就业培训,让一部分妇女先走出去;通过传习所带动农牧民妇女成为非遗传承人,让一部分妇女先富起来;利用义务教育、“9+3免费教育”,让“男女平等”的春风吹进来……

  如今的壤塘县,年轻女孩从事非遗产业,家庭妇女当起了种植户、养殖户,妇女维权迈出了新步伐……壤塘妇女顶起了“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区域强县”的半边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