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长征书记”何均虎:将论文写在筠连大地中
2021年03月03日 14: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日电 (吴平华 尹华英 杜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那才叫真本事。”“何书记,春节好!儿子飞鸿、小颖因为疫情在北京没回来,要我来给你拜个年!”从贫困户到驾校金牌教练的何兴财对“虎哥”说:“我家能有今天,真要感谢你一直的帮扶,从高中到大学,都到北京工作了,你还一直在村,太不容易了。”——据悉,这是何均虎在村过的第6个春节,也是驻村扶贫的第7个年头。 

  川滇交界的筠连县蒿坝镇高桥村,又称小寨,位于宜宾市最南端,海拔1050—1500米,人口460户1840人,贫困户77户306人全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5000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111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2万元。 

  四川省宜宾市社科联机关干部何均虎,自2014年3月18日第一次到高桥村走访扶贫开始,2015年3月任高桥村帮扶联络员,2015年8月任村第一书记,2018年6月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几年来,这位“虎哥”使出“牛劲”,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持续攻坚,不懈奋斗,使高桥小寨从一个省级贫困村蝶变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四好村、文明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何均虎也因此被战友们称为“长征书记”。 

  甘当孺子牛,身心融入,扎下实干之根 

  提起第一书记,腼腆的贫困户田元英变得话多起来,“他人热情,常帮我们带货、卖菜。” 

  贫困户刘让进则竖起大拇指,“我的两个孤儿侄女,多亏何叔叔,当亲生女儿待,跑筠连争取政策、到宜宾办残疾证……” 

  5年前,从宜宾到高桥村180多公里远,客车很少,有时要在筠连过夜再赶早车到镇,还走3公里到村。后来,何均虎考了驾照、学会了开车,至今已行9万多公里。从身入到心入,何均虎把村务当家务,同驻村工作队实行“四线”驻村法。 

何均虎(右一)与村民们交心谈心。 筠连县委宣传部 供图
何均虎(右一)与村民们交心谈心。 筠连县委宣传部 供图

  沉在一线,真住村。从初到村上难蹲下茅厕,到完全吃住在村。群众要过好日子,自己先过苦日子,白天泥腿子,晚上夜猫子,数百次走夜路、作夜访,讲夜校、开夜会,何均虎搞清了村里最缺啥?信心和实干!大家也搞清了何书记宿舍的灯,熄得最晚、亮得最早! 

  学在一线,真驻村。扶贫先扶智和志,乡村当学堂、田间当讲堂,行走听网课、遍访搞宣讲,何均虎读了上百本书、听了上千节课、写了50万字日志,学了心理学,帮助大家思想脱贫。镇村干部竞聘公考,学生群众求学创业,来找何老师支招的越来越多。 

  谋在一线,真助村。扶贫,既要干,也要谋。为有序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由何书记组织调研,确立了高桥村“三村·四色·五彩”发展思路和目标,逐梦高桥小寨“诗和远方”。 

  冲在一线,真主村。何均虎当主力、冲在前,抓好村级治理、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建成市级平安村。推行“党员带动群众、大户带动小户、基地带动零散、一业带动多业”发展模式,让高桥草莓、猪牛、蔬菜走出大山。 

  勇做拓荒牛,求索创新,绽放实践之花 

  社科联工作的何均虎,坚持把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投入基层,深入调研实践,总结经验做法,形成40多篇文章被各级媒体、专报采用。 

  创新高桥模式,脱贫不返贫。探索实施红色党建引领、绿色生态强基、金色烤烟支撑、特色种养崛起“四色”发展布局,2016年高桥村率先整村脱贫,何均虎撰写的《脱贫路上的嬗变》“高桥案例”,被《宜宾脱贫攻坚》推广,《“五融合五自觉”创新推进脱贫攻坚》等文章在国防时报等各级媒体刊发。 

  刷新文明乡风,鼓劲不松劲。倡导组建乡贤会、志愿队,推行村两委+乡贤会治理模式,以村规民约约束“大家”,以家风家训管好“小家”。实施环境治理、传统文化、技能培训、志愿服务“四进家庭”活动,2017年在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暨精准扶智培训会上,何均虎受邀发言。 

  深入调研建言,艰苦不言苦。何均虎与人合作的《南丝绸之路上的时代壮歌——筠连县脱贫攻坚调查报告》获得宜宾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肯定性批示;完成《西部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规律性探索与实践》等3项省级社科课题并获奖;参与《筠连县脱贫攻坚探索与实践》编辑,获得四川省社科联杨泉明主席点赞,并为该书作序;2020年完成《机关党建“五助五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等课题,获得领导肯定。 

  勤为老黄牛,情义担当,结下实心之果 

  当初,何均虎是不情愿的,自己身体不好、头发掉光,儿子读书无人照顾。可是,单位人少,除开工勤、非党和年龄大的,他是最佳人选。但想到为家乡“圆梦”,一种舍我其谁、舍家取义、舍己为公的担当毅然迸发! 

  谈到感受,何均虎感叹重重,“驻村让我重识了农村、重塑了自我,遭遇车祸重活一回。六年难得也值得,干得实心,收获满心。”如今,他头发新长了、身体也好了。 

  真帮实扶,接地气。牵头组织,多次出川入滇考察学习、招商引资、办理手续。交心谈心做通思想工作,协调解决修路建池、易地搬迁、拆旧复垦、危房改建、高速征地等困难。争取市社科联资金40万、协调相关资金300万用于帮扶,自掏腰包为何天凤、吴兴聪等老人解难,联络卢籽希、王德洪等爱心人士捐资济困,帮助雷雪邦、吴清风等20多名学生成长成才,与吴建双等哑巴特殊“交流”,把全村11名单身汉、78名残疾人、14名留守妇女、9名留守儿童、6名重病户所盼所愿记在心间、写进日志。 

  遭遇不幸,有运气。驻村充满传奇,多次与死神擦肩。2016年11月19日晚何均虎在团林乡香樟村遭浓雾,撞爆两轮胎,万幸车没翻沟里;2018年8月23日午在武德乡横山子突遇飞沙,一车人逃过一劫;2019年9月29日早在村砖厂转弯处车翻下20米河沟里,车辆严重受损,大难不死捡回一命,至今心有余悸;被狗咬过的何均虎,知道全村68条狗那只最恶…… 

  攻坚克难,添锐气。多少次冲刺决战,多少次星夜无眠,遇到过不少办好事遭怨的憋日子、几天没洗澡的囧日子、屋漏偏逢雨的潮日子、情绪烦躁乱的灰日子,“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何均虎先后获得全市优秀第一书记、全县优秀扶贫干部等表扬,村支部书记刘立获得全市抗疫优秀党员、首届筠州“好书记”称号,实现了“育好一头羊,带来一群羊”的示范效应,10名优秀干部脱颖而出、3人入党、100多名优秀农民成为致富能手。 

何均虎(右一)走访烤烟上炕现场。 筠连县委宣传部 供图
何均虎(右一)走访烤烟上炕现场。 筠连县委宣传部 供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何均虎用实际行动把锦绣文章写在大地上。接续乡村振兴,走好新长征路,何均虎信心满怀:有党的好政策、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梦想并不遥远。随着宜彝高速建成通车,高桥更加驶入发展快车道,我们将紧紧围绕“四色高桥·五彩小寨”建设目标,聚力“川南烤烟第一村、出川入滇第一村、南向开放第一村”,打造烟蔬种养、建材物流、康养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时代新村,写好“春白膜世界、夏碧浪烟波、秋金叶脆笋、冬雪岭雾寨、四季彩云飞”的锦绣文章,让精美小寨在乌蒙大地上诗意诵阅。(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