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施工智能化 水电七局用科技护航安全生产
2021年03月22日 15:1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2日电   (郜永倩 陈果 ) “机器控制代替人工现场控制以后,安全系数和稳定性明显提高了。”近日,在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杨房沟水电站的基础处理工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室里就能通过电脑显示屏和操控按钮,对现场所有的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和修改。

  当被问及该项技术对于整个行业的改变时,该系统研发者之一肖铧介绍道:“以往的水电基础施工,基本靠人,现在按着遥控器就能把活干完,而且工程的质量是经过大数据的计算,也变得更加有保障,有了这项技术,不管是工程材料的用量,还是工程的运作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可视化的。”

  据悉,目前,该系统在杨房沟水电站的固结灌浆、帷幕灌浆、接缝灌浆中均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得到了业主、监理等参建单位的一致好评。无独有偶,在成都新都水环境治理项目,“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的使用也为项目安全生产带来新的保障。

  地下排水管道承担着排放雨污水的重任,因为深埋地下,即便“生病”了也很难被发现。以往检查地下排水管,基本上是人工操作,这就需要先把大量空气通过通风设备输送到地下管网中,清除里面的有害气体,然后检查人员下到管道里检查,既费力又费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新都项目引进该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身形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30厘米,支撑它在管道中行走的是四个轮胎,而且根据管道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可以更换成不同大小的轮胎。机器人最核心的部位是它的“眼睛”,这双“眼睛”是两个摄像头,能在井下管道中360度无死角录像和拍照,并实时回传画面到井上的控制端。

  当它潜入地下管网后,地下“毛细血管”实况图像就清晰地展现在工作人员的电脑或手机上了。

  “有了这个‘机器人’,就无需人员下井排查了,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最大限度保障了人员的安全,从根源上杜绝了污水管道检查井中毒情况的发生。”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设备投入使用以来,新都项目在成都市新都区主城区(含金海、工业东区)、斑竹园、大丰、新繁等区域开展了现状污水管道的调查和QV检测工作共计715.63千米,其中2级及以上病害4018处。

  水电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通过不断研发与引进相关设备与技术,构筑起企业的安全“防护网”,护航企业的安全生产。(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