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梓潼:村级纪检干部扮好“三重角色” 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08月17日 13: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7日电 (马瑜)“欢迎大家参加第二期村纪检干部的培训……”近日,梓潼县卧龙镇纪委对村级纪检干部进行培训。

  这样的培训在梓潼各镇(乡)“遍地开花”。为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干部“前沿哨所”作用,该县纪委监委督促指导各镇(乡)纪委强化对村纪检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针对性的对村级纪检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在民意收集中,他们是“速递站”

  “老李,听说六队的袁伟在外面挣了大钱,现在回来想种药材和樱花,但好像流转土地上遇到点麻烦……”

  正在地里掰玉米的村纪检委员陈定江,把村民闲聊中问题听进了心里,了解情况后迅速将此问题反映给黎雅镇纪委,该镇纪委通过深入了解、多方协调,成功为袁伟的种植业流转到了500余亩连片土地。7月上旬,该地已种植300余亩药苗,看着长势良好的药苗,袁伟心里充满了期待。

  这是村纪检干部结合“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深入村头巷尾、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开展近距离、无死角、全覆盖的民情民意收集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他们除了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意见,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外,还充分发挥他们与群众“零距离”的天然优势,收集群众对村级干部作风效能等方面反映的问题,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及时发现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等腐败问题,做好信息收集,并向村党组织或镇(乡)纪委反馈。

村纪检干部入户成功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村纪检干部入户成功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截至目前,已座谈、走访群众600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及问题90余件,向14个单位发出问题整改函,督促整改50余件。

  在政策宣传中,他们是“传声筒”

  “村里大喇叭的政策宣传真是方便,不管我们在做什么,都可以听听闫书记讲解惠民惠农政策,了解政策,我们办事乱跑趟、空跑趟的次数减少了很多。”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提到刚刚结束的纪律知识微课堂,党员涂国红收获满满。“通过学习党纪法规,我的纪律意识提高了。今天解读了酒后驾驶案例,彻底消除了我平时心存的那一丝丝侥幸心理。”

  被大家连连称赞的就是该县卧龙镇九柏村纪委书记闫成秀,自她担任村纪委书记以来除了加强廉政教育,宣传党纪国法、惠民惠农政策外,还通过同村妇女主任一道与村里女性同胞摆龙门阵、开联谊会等形式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关爱女性、尊重女性的良好村风和淳朴民风。

  今年以来,该村通过村广播宣传惠民惠农政策和警惕电信诈骗16场,受众群众1000余人;党员干部纪律知识微课堂已开课24次,累计参与学习1800余人次。

  在矛盾纠纷中,他们是“润滑剂”

  “哪家子屋头吃得下污染了的水?现在我们一家4口人生活吃水就是个问题!”梓潼县双板镇德胜村四社的熊福情绪激动地说。

  原来,7月中旬,村藤椒种植大户陈富昌从外地买回了有机肥料,可“天有不测风云”,接二连三的暴雨将部分有机肥冲化,顺着小路流进熊嫂家的吃水井中。熊婶一看急了啊,马上给村干部金智道打电话让他来看看。

  赶赴现场的金智道是原青益村的书记,详细了解情况后,他第一时间打电话把此情况反映给了镇纪委,一边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一边打电话请工人来淘井,并安慰熊大嫂道:“别着急,先消消气,你的心情我理解,但你也知道陈富昌也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你也先不要闹了,我们马上商量解决办法,你放心……”

  该镇纪委随即与供水站沟通协调,将几车干净的饮用水送到家中,淘井工人也快马加鞭“赶工”,让熊福一家再次用上了干净卫生的井水。通过金智道的及时“出手”,这件影响邻里关系的事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陈富昌、熊福都对金智道感谢不已。金智道却说:“不用感谢,作为一名村纪检干部,通过自身能力协调解决好群众的小事,就是我该做的事,也是我要做的大事。”

  据了解,自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来,共配备村纪委书记和纪检委员150余名,该县纪委监委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村级纪检干部队伍,邀请业务精通的专家为全县纪检干部作专题辅导,提升履职能力;分批次组织人员到两弹城参观学习,锤炼党性修养;交叉开展“跟班学习”,安排部分村纪检干部到先进示范点实操学习,增强业务水平。

  “村级纪检干部位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前沿,是监督执纪延伸至基层的‘先行兵’。”该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唐扬介绍,接下来,该县纪委监委将继续加强分类分批分片区村级纪检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锻造一支村级纪检铁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