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人社工作新经验:“去机关化”与创业带头人
2021年06月19日 11:1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9日电 (潘阳薇)6月16日至17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省人社厅”)“追寻红色足迹·讲传人社故事”主题采风组走进南充、广安,重点挖掘两地在人社工作方面的亮点经验,这也是此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此前采风组已在“甘孜-雅安”、“成都-德阳”、“宜宾-泸州”等地开展主题采风活动,学习了各地人社部门独特的工作经验。

 顺庆区社保大厅工作人员正在为办事群众办理业务。(潘阳薇 摄)
顺庆区社保大厅工作人员正在为办事群众办理业务。(潘阳薇 摄)

  南充:高效便民  打造人社“去机关化”服务模式

  6月16日,主题采风队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大将罗瑞卿的故乡——南充市顺庆区,深切体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这样的红色精神在南充市顺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顺庆区人社局”)基层工作中得以延续。

  “我们社保局现在实行综合柜员制,一项业务、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现在都是综合窗口,这对我们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也要求更高了”,顺庆区社保局支部书记廖敏如是介绍,社保经办综合柜员制精简取消证明材料14项,整合64项经办业务到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办理业务平均缩减60%以上;除此以外,顺庆区社保局还开通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大厅,网上办件率为70%,实现社保数字服务零跑路。

  在顺庆区,农民工人数达12.7万,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当地人社局一直关注的问题:针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社保定点宣传,以农民工为主要群体实施精准参保,提高农民工参保率。今年5月14日,顺庆区人社局、红十字会和农民工中心正式设立了南充润德农民工专项公益基金,这也是四川省第一家专门用于关爱农民工的公益基金,“我们发起基金的初心也是倡导社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关心、关爱农民工群体的举措更加实在”,顺庆区润德农民工关爱基金办公室主任罗维成说,通过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将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民工、尊重农民工、保障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怎样才能进一步为群众办实事呢?“去机关化”这一改革举措便是顺庆区人社局对这一问题的回应,该地人社局将就业创业股、行政审批股、工资福利股、事业单位管理股、社保股、职称股、工伤股等7个经办股室全部迁进经办服务大厅,所有经办业务实现“一站式”受理办结,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自经办服务大厅投入使用以来,每月平均接件200余件,服务群众300余人次,该做法被省人社厅在工作信息中宣传推广。

  席正仲是顺庆区人社局行政审批股的股长,也是经办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之一,自2020年9月1日工伤认定权限下放到区级以来,他已办理近200件工伤认定案件,截至目前,他所办理的工伤认定案件没有一件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曾是主治医师的他在进行工伤认定的案件中充分运用专业医学知识,核查申请者医院就诊记录,精确、快速地对办事群众提出的工伤申请做出认定,“只要事实清楚,受伤的经过、受伤的时间、受伤的原因很明确的,单位也认可的情况下,我们这边对资料审核把关没有意见的,最快1天或者15天之内,就能做出工伤认定”,席正仲说,简易、高效的快捷办案程序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劳动争议,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也为企业减少负担,充分保障办事群众的合法利益。

  “我们人社的职责就是服务一生、保障一生,引领我们广大的干部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树立一批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标杆”,在顺庆区人社局副局长任光富看来,做好高效、便民的服务除了需要提升干部的工作能力以外,还要建设智慧党建阵地,引领党员干部通过比学赶帮超的方式相互激励,争先为办事群众服务。

华蓥市乡村振兴创业代表李娟。(潘阳薇 摄)
华蓥市乡村振兴创业代表李娟。(潘阳薇 摄)

  广安:带头致富  培育一批返乡创业带头人

  6月17日,采风组来到了广安市,这里也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广安市华蓥市、广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华蓥市人社局”、“广安区人社局”)积极培育一批返乡创业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动力。

  华蓥市返乡创业示范园是当地于2019年创新建园模式,以返乡农民工为主的创业示范园,创业者可通过自主建园或承包两种方式入园创业。

  李娟是华蓥市华龙街道石堰墙村的返乡创业代表。2006年,年仅17岁的她到深圳务工,看到繁华的都市一片茫然,学历不高的她找不到任何进厂工作的机会,在姐姐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做衣服的流水线工作;2009年辗转来到浙江,在同学的介绍下进入阿里巴巴学习运营,在那个没有“双十一”、“双十二”的年代,李娟从最初的客服、“店小二”到运营主管再到三个公司的总负责人,李娟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在培养专业的客服、运营师、后台管理等方面都有自己专业的见解;2018年,为带动家乡农副产品售卖,打造本土品牌,李娟返回华蓥创立了金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在其创业初期,李娟面临着办公场地、客服、物流中心、打包车间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华蓥市人社局为李娟提供了参与“新三农”电商时代创业大赛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创业,“有了这个比赛机会,就可以去融资,当时贷了五十万资金,对于一个创业的小企业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也是我创业的第一桶金”,李娟说道。2019年,李娟的公司实现培训和带货年收入500余万元。在产品方面,李娟与果农、电商产业园签订三方协议,保证产品质量,通过电商平台将家乡产品销向全国;同时为进一步扩大本土品牌“广安蜜梨”的知名度,李娟还推出了“认养”广安蜜梨树的活动,切实减少了人工成本,满足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产品销售损耗以及销售难的问题。目前李娟的公司创新运用电商“销售+培训”模式,已帮助6家企业和30余户农户销售农副产品,为企业和农户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同时吸纳稳定就业职工60余人,短期用工20000人次。

  在广安区白马乡石河村,游汉钟与游中杰两姐弟则开启了“湖羊-柠檬”循环养殖模式:由于湖羊是杂食性非常强的动物,游中杰柠檬基地中的杂草与修剪的柠檬枝叶可作为喂养湖羊的饲料,游汉钟湖羊养殖基地的羊粪则可以循环用于柠檬基地施肥。

 游汉钟为采风组成员介绍湖羊养殖情况。(潘阳薇 摄)
游汉钟为采风组成员介绍湖羊养殖情况。(潘阳薇 摄)

  游汉钟是白马湖羊养殖基地的负责人,2020年参加了广安区人社局组织的第一批致富带头人培训。“2019年11月16日湖羊落户广安,2020年的时候就去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到浙江南浔学习他们的湖羊养殖技术和经验”,游汉钟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道。2019年,游汉钟为了回老家照顾孩子,结束了20年的外地务工生涯。曾经在海南、广东一带务工的经历也让游汉钟能够快速学习、掌握湖羊饲养的专业知识,在游汉钟第一批引进的湖羊中,有80头母羊、10头公羊、110头商品,最初因为不熟悉养殖湖羊的技术,一批母羊相继死去,给游汉钟的湖羊养殖基地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到浙江南浔学习相关的养殖技术以后,游汉钟也渐渐摸清了饲养湖羊的一些规律,并且能够准确判断湖羊的品质,筛选出更优质的湖羊进行繁殖。由于湖羊是高温动物,体温可达39℃,只要体温稍微偏高就很容易死亡,在掌握了湖羊饲养技术以后,游汉钟每日进羊圈转一圈就能看出哪些羊状态不好,及时给湖羊用药确保其健康,游汉钟平时也会经常和其他湖羊养殖户交流,分享各自的湖羊饲养经验,“我们每一年还要免费拿20头左右的羊给其他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养,技术方面我们也会进行指导”,截至去年年底,游汉钟的养殖基地已上缴12万元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目前广安区也正在推广湖羊养殖,通过像游汉钟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当地就业,助力村民增收。

  游中杰是游汉钟的堂姐,也是广安市农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优质柠檬、水果育苗、农产品进出口等服务。2014年,游中杰在家人和家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回到了老家白马乡创业,白马乡以前也有人种植柠檬,但是规模不大,游中杰便将大片荒地承包下来种植柠檬,并与中国柑橘研究所形成固定合作关系,提高了当地柠檬的产量与质量。目前游中杰已自建柠檬示范种植基地2000余亩,带动白马乡周边村700余户农户种植柠檬。

  广安区人社局也为游中杰种植柠檬提供了政策帮扶,在2019至2020年拨付11.62万元扶贫车间补贴资金,而且“公司每用一个贫困户的话,就可以补助800块钱,这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成本,也能够固定用工”,游中杰说道,这既减少了柠檬种植的用工成本,也解决了当地贫困户就业增收的问题。游中杰的公司还获得了海关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认证以及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因此在柠檬的销售渠道上,既有出口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的一、二级果,也有供应电商平台、线下商超的三级果,针对一些农户种植的次果,游中杰还将完善柠檬的产品加工,将柠檬制成柠檬汁、烘干片、柠檬花茶等产品,实现柠檬加工利用的同时也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无论是南充的“去机关化”工作模式,还是广安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这两片“红色土地”上的工作新经验对今后的人社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省人社厅宣传中心主任朱敏慧表示,“无论是南充罗瑞卿故居,还是广安小平故里,它们都拥有深厚的红色基因,我们最后这次采风在广安区结束,能够激励我们更好地做好人社工作,更好地服务民生,推进乡村振兴,也能为我们这一次主题采风活动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