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南充嘉陵区:精准招商 线上线下齐发力 招商引资夺“头彩”
2021年03月23日 13: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3日电(王爵 何涛)近日,在一季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南充市嘉陵区共签约项目11个,占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协议投资52.2亿元。项目量、资金量居全市前列,夺取了2021年招商引资“开门红”。

  在集中签约仪式上,嘉陵区人民政府先后与浙江超亿消防装备有限公司、四川越创铝业有限公司、南充市嘉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生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签约。一个又一个项目签约落地,不仅彰显出嘉陵的招商智慧,更凸显嘉陵跨越发展的决心和实力。

  此次签约的11个重大项目,均为投资超亿元项目,涵盖了汽车汽配、生物科技、丝纺服装、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类别,签约金额达52.2亿元。其中,浙江超亿消防装备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各类消防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投资超4亿元,建设占地100亩的应急智能装备科技产业园,并引入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项目一期投资4000万元,建设周期3个月,租用园区厂房8000平方米进行生产。项目二期占地100亩,建设周期24个月,建设四川超亿应急智能装备科技产业园。项目一、二期达产后,前5年累计产值可达15亿元,入库税金4000万元,实现就业400余人。

  “招大引强、招强引优”一直是该区招商引资的目标,区委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紧盯大项目、好项目不放,才有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道鑫双语学校、尚好桑茶、燕京啤酒等一大批优势项目在嘉陵落地生根、向好发展。“紧盯项目精准发力,让招商引资有的放矢。”嘉陵区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局长殷杰介绍,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嘉陵区加快培育“2+3+N”现代工业体系、“3+3+N”现代农业体系、“4+3+N”现代服务业体系。

位于南充市嘉陵区的吉利总装车间。何涛 摄
位于南充市嘉陵区的吉利总装车间。何涛 摄

  今年年初,南充市嘉陵区委书记史燚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基础设施、实体经济、民生工程等领域,谋划了“十四五”项目1300余个,投资额超过3300亿元。今年嘉陵区确立了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8个的目标。招商引资“开门红”,凝集着嘉陵全区上下的辛勤付出。如何将优质企业“引进来”,必然需要出实招、见真功。此次项目集中签约便是嘉陵坚定贯彻市委工作要求,以新破局抓招商、以诚动人抓招商、以优促引抓招商的务实体现。

  2020年11月5日,史燚奔赴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广东嘉陵商会成立筹备工作,积极呼吁广大乡友回乡发展;今年1月24日,时任嘉陵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张青松带领招商小分队,一天之内奔走深圳、东莞、广州三地,走访4家企业,并与部分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2月16日,嘉陵区以春节返乡为契机,提前谋划,精心准备,邀请从广东、新疆等地返回家乡过年的40多位乡友企业家实地考察嘉陵投资环境。

  “嘉陵招商引资注重打好节会牌、商会牌、都会牌。”殷杰介绍,嘉陵一系列高频动作,对外有效推介了嘉陵,也让众多企业家感受到嘉陵的诚意。该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部门带头抓、相关部门合力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夺得了新年招商引资的“头彩”。

  近年来,嘉陵坚持归雁招商、以商招商理念,充分发挥新疆、广东等地商会的“桥头堡”作用,通过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嘉商回乡发展,在2月21日签约的11个项目中,有8个为商会招商项目。同时,嘉陵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都市圈,选派优秀干部前往设立工作组,将嘉陵的发展需求同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接轨。

  今年以来,嘉陵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食品饮料、家居建材等产业集群,对2021年招商引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按照既定目标,嘉陵创新招引方式,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探索线上接洽、线上签约模式,成功举办了“嘉陵区招商项目首届线上签约仪式”“浙川东西部产业合作线上签约”“岭南股份云签约”等线上招商活动。截至目前,成功招引投资10亿元的上海东方希望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投资2亿元的旭峰乳酸菌饮料等项目。

  嘉陵区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破各种各样的“瓶颈”制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坚持推行“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个专班、一个方案”挂联服务企业制度,为落地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便利措施。全力消除招引客商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暖心红包”,确保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