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有一种冠军叫“王浩”
2021年02月26日 20:0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6日电 (向永川)他是实至名归的冠军,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得世赛选拔组别焊接项目金牌和参赛队最佳奖,携手队友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他是中国十九冶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个缩影,见证并经历着中国十九冶传承红色基因,以技能报国为己任,“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他就是中国十九冶员工王浩。 

  爱打乒乓球的焊接冠军 

  在乒乓球界,有一位奥运亚军王皓。而远在祖国西南腹地的攀枝花,也有一位酷爱打乒乓球的焊接选手王浩。2001年,王皓已获得全运会冠军,这一年,与他名字同音的王浩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 

  2020年12月13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落幕,中国十九冶选手王浩夺得焊接项目(世赛选拔项目)金牌。王浩从四川省选拔赛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只用了1年。 

  2016年,青涩的王浩来到攀枝花技师学院求学。初入校园,随处可见曾正超牙咬金牌的画报让王浩向往不已——2015年8月12日,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与来自38个国家的焊接高手一决高下,最终,这名身披五星红旗的中国少年站上了“技能奥林匹克”的冠军领奖台。曾正超领奖的照片成为学校最好的宣传名片,曾正超也成为王浩这一届新生的偶像——翻着选填专业的小册子,王浩坚定了学习焊接的决心,也许下了进军集训队的诺言。 

王浩在专心训练。
王浩在专心训练。 

  在刚开始接触焊接时,电焊的强光打眼打得恼火,王浩一整个星期天天晚上流眼泪,眼睛刺痛。他向老师求助,老师建议戴上墨镜,可戴墨镜再戴面罩就看不清焊缝,不戴墨镜眼睛受不了。最终,王浩为了更好地看清老师的焊接方法放弃了戴墨镜。焊光刺眼,王浩就拿冷水毛巾敷眼睛。两个星期后,生理机能已经渐渐适应了强光刺激,眼睛不像刚开始那么疼痛。王浩依靠自己的毅力,终于熬过了求学路上最初的考验。 

  2016年11月,王浩进入攀枝花技师学院焊接集训队,2017年获攀枝花市中职院校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二等奖,2018年获攀枝花市中职学校技能比赛焊接项目第一名和攀枝花市首届“工匠杯”焊接项目三等奖。 

  2019年是王浩腾飞的一年,他先后夺得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一等奖、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四届全国工程建筑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焊接项目铜奖、“巴渝工匠杯”重庆市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焊接项目一等奖、四川省第三届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焊接项目二等奖、“三州三区”职业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学生组金奖、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赛焊接项目第一名。 

  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焊接项目场馆,王浩整理着焊材,熟悉场地,精准及时地安排所需要的工具,每一个细节都能提前预判到。 

  邻家大男孩 

  “他们说要稳扎稳打,又说青春需要挥洒,柴米油盐平淡入茶,却又说自由无价,他们说……”这是王浩训练之余最爱哼唱的一首歌曲。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王浩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稳扎稳打。 

  “00后”的王浩,经过多场比赛的洗礼,已是“老手”。与自己老到的操作相比,王浩给人更多的印象是腼腆,走下领奖台,露出一丝微笑。四年时间一晃而过,当王浩回顾自己刚入校门时的无措时,虽然昔日那个腼腆的大男孩已经长大成人,但那会心的笑容依然和四年前一样相似,一个阳光的邻家大男孩。 

  王浩自己也承认自己真的很内向,但是更大的特点是坚持,“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会一门心思扑上去,想方设法做好。”教练赵炜也说王浩是一个刻苦、认真、自觉的人。 

  在刚开始接触平焊时,王浩“蹲”的基本功不扎实,焊出来的作品不理想,为练好这项基本功,他看书、洗衣服时蹲着,有时蹲久了大脑供血不足,站起来眼前发黑,活动活动四肢咬牙继续蹲,不图别的,就想让自己的技术过硬。为了练好臂力,王浩每天坚持做俯卧撑,一组30个,每天至少做4组。为让自己尽早进入集训队,王浩每天早晨六点半就开始5公里的体能训练,每天坚持长达11个小时的专业训练。 

  天长日久,王浩渐入佳境,对焊接有了自己的理解:“焊接考验的是手法的均匀和稳定,还有根据不同位置选择的不同摆动频率。”焊接中的鱼鳞纹由手的均匀摆动形成,如果手摆动的频率一致,移动的速度也一样,焊出来的鱼鳞纹就会均匀漂亮。“在仰焊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姿势,便于观察焊接熔池的实时状态,保证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焊接。”仰焊是焊接位置处于水平下方的焊接,是四种基本焊接位置中最困难的一种焊接。由于熔池位置在焊件下面,焊条熔滴金属的重力会阻碍熔滴过渡,熔池金属也受自身重力作用下坠,熔池体积越大温度越高,则熔池表面涨力越小,故仰焊时焊缝背面容易产生凹陷,正面焊道出现焊瘤,焊缝形成困难。 

  “在第二模块压力容器的焊接中,因为调试设备多花费了一点时间,但是我没有慌,提前完成了这个模块,最后这个模块拿到了满分,外观得了22.8分,水压15分。”沉着应战,是专业选手必备的素质。焊接就这样改变着王浩的技艺与处事态度,让他从昔日邻家男孩长成沉着稳重的男子汉,直至一举拿下全国冠军。 

  引领技能报国新风尚 

  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优异的成绩,王浩已成为中国十九冶的一名员工。如今,一大波和王浩一样的优秀技能人才正在中国十九冶攀枝花技师学院茁壮成长。作为焊接技术的领跑者,中国十九冶先后培养出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冠军3人,实现中国在该项目上的“三连冠”,是实至名归的“世界冠军摇篮,大国工匠沃土”。 

  2020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王浩是中国十九冶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个缩影,见证并经历着中国十九冶传承红色基因,以技能报国为己任。 

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中国十九冶选手王浩夺得焊接项目(世赛选拔项目)金牌。
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中国十九冶选手王浩夺得焊接项目(世赛选拔项目)金牌。 

  那么,中国十九冶是如何引领技能报国新风尚的?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企业专场媒体见面会上,中国十九冶工会主席、副总经济师田和平,为大家解密公司在技能人才方面做到的“五个坚持”。 

  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党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引导高技能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爱党爱国,不断加强政治熏陶,培养技能人才感恩企业、忠诚企业、报效国家的情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截至目前,三名世界冠军中已有两名成为光荣的中共党员,另一名已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坚持系统培养。从技能人才的价值观、品性品格、专业技能、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入手,多方搭建平台,如成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等,全面提升和解决技能人才在成长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助力其快速成才。 

  坚持校企结合。将旗下攀枝花技师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企业项目现场的实操实练结合起来,学校是技能人才成长的大学堂,企业是技能人才成长的练兵场,通过工学一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平台,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查理论、理论和实践水平双提升的良性互动。 

  坚持实战练兵。通过聚集各专业工种优秀技能人才组建“工程项目突击队”,参加企业“急、难、险、重”等重大工程建设,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如曾正超、宁显海、王晨宇等众多竞赛获奖选手都参加了公司越南台塑河静钢铁高炉项目、马来西亚关丹项目等众多“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建设活动,创造很多奇迹(台塑河静高炉项目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在项目现场接受了实践的洗礼,从技能上、精神境界上得到很大的提高,逐步从技能人才成长为技能专家,乃至大国工匠。 

  坚持创新创造。结合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坚持不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人才评价,在国内首次创新性总结提炼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4F”机制(复制建设经验、覆盖主要工种、辐射基层单位、服务施工生产);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截至目前获10个团体第一名、56个冠军、33个亚军;打破技能人才评价与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界限,积极探索“双师”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改善了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重视技能扶贫,近年来培训凉山州等贫困地区学生3000余人次。 

  有一种冠军叫“王浩”,他们是勤奋刻苦,努力奋斗,不负青春韶华的代表,也是中国十九冶对技能报国的担当。现如今,中国十九冶拥有技术工人1252人,其中高级技师199人,技师315人,高级工576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87.06%,实现了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有力支撑中国十九冶高技术高质量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