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多措并举 高效办成“一件事”
2024年05月07日 16:2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7日电 (帅杨龙 曾慧敏 谭茹丹)“现在只要在一个窗口交资料就把房子过户、交税,还有水电气过户一起办了,工作人员不仅服务态度好,办事速度也快,比我原来过户房子方便多了。”近日,前来泸州市叙永县政务大厅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的赖女士有感而发。

  泸州叙永在推动“一件事”集成服务以前,企业群众为了办成一件事,往往需要辗转多个部门窗口,面对繁琐的手续,填表、盖章、签字,一趟又一趟地在各个部门窗口间奔波,费时又费力。县行政审批局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为切入点,积极完善政务服务,扎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建立运行机制。叙永县行政审批局牵头制定全县“一件事一次办”整体工作方案。协调各“一件事”的牵头部门及相关协办单位建立“一件事一次办”专项联络沟通机制,并多次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对每一项“一件事”的分事项如何同步联办细化到具体人员,确保每个分事项都有专人负责。针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意料之外问题和困难,县行政审批局建立了问题反馈和协调机制,通过定期研判分析讨论,及时解决阻碍工作推进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办理服务流程。

  完善要素配置。大厅设立“企业简易注销一件事”“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一件事”等分领域“一件事”实体窗口,并纳入到“无差别”综合窗口运行。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一件事”办事指南,实现综窗统一受理、部门内部流转、综窗限时出件的闭环运行,将企业群众从“多窗跑”变“一窗办”。在四川省政务服务网和天府通办APP叙永分站点设立“一件事”专区,提供“一站式”服务,完成68项“一件事”的编辑、配置、发布,实现可进行在线提交材料,查看办理进程,让企业群众实现网上快捷申报、办理。

  多渠道宣传引导。利用政务服务大厅及便民服务中心LED屏幕滚动播放“一件事”相关信息,张贴宣传海报、摆放易拉宝和宣传手册等,目前已累计放发宣传单1800余份。同时,充分利用四川政务服务网、新媒体等途径,广泛宣传“一件事”服务,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办理“一件事”,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满意度。

  截至目前,叙永县共提供“一件事”集成服务2951次。下一步,叙永县将继续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并结合叙永县实际,探索推出具有叙永特色“一件事”服务场景,不断增强政务服务集成供给能力,进一步便利企业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

  而泸州纳溪则以便民利企为目标,采取“1234”工作法,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减申请材料,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高质量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切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路、少进门,实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制定“1”张清单,密切协作聚合力。制定《泸州市纳溪区“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点事项清单》,明确“准入准营”“经营发展”等7个类别、12个重点“一件事”、68个具体事项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节点目标,实行实体运作,形成区行政审批局总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职能部门协同参与配合的工作局面。着眼“2”个周期,便民利企添质效。围绕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办理,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模式。线上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一件事一次办”专区,线下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5个“一件事一次办”综合受理窗口,构建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的服务体系,形成良性互动、“双线”融合的智慧政务服务模式。目前已实现82个省、市重点领域“一件事”在省一体化平台上配置完成,实现网上办理。

  建立“3”项机制,形成改革强推力。着眼工作推进、考核督导、队伍建设3项机制建设,全方位保障改革工作落地落实。建立“1+7”工作推进专班,推进流程优化、系统对接、信息共享、电子证照应用、业务培训等,有力确保改革工作质效。将改革推进落实情况列入区委区政府督查事项,常态化跟踪评估,压实工作责任。在区政务服务大厅配备7名专职人员,常态化跟进业务培训提升,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出件”服务模式,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跑一个窗、办所有事。

  做好“4”种减法,服务增质提效能。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为着力点,采取同步审批、联合办理、联合评审、联合勘验、联合验收等模式,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跑”向“一地、一窗、一次办”转变。目前已累计办理“一件事”230件,累计压缩办理环节731个,减少申报材料950个,减少办理时限3138个工作日,办理提速72%以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