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甘南州农特产品促销暨招商引资活动在成都举行
2024年04月30日 15: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30日电 (吴平华)4月29日至5月1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特产品促销暨招商引资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宽窄巷子举行,宣传推介甘南州高原绿色有机农特产品,与成都地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贸市场寻求合作,使甘南优质农特产品走向更大市场。

签约仪式现场。朱军 摄
签约仪式现场。朱军 摄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是青藏高原熠熠生辉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化交流融合的一方神奇宝地,不仅拥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更以优质的农特产品闻名于世,被费孝通先生誉为“青藏高原的窗口”“藏族现代化的跳板”。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强化“上游意识”、扛牢“上游责任”、履行“上游职责”、体现“上游水平”,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攀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蓝、地绿、水清、村美、产业兴的大美甘南,书写出了一部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如今的甘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高地,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是西北有机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更是各位企业家朋友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部分特色产品展示。 朱军 摄
部分特色产品展示。 朱军 摄

  此次活动由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和夏河县人民政府承办。期间,甘南州推介了八县市的特色农畜产品,雪顿、安多、华羚等35家农特产品重点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经营大户携带牦牛藏羊系列、青稞系列、奶产品和高原菌类等130类共3000多种优质农特产品参展。夏河县歌舞团进行了民俗文化展演,灿烂的民俗文化、精彩的歌舞表演,赢得与会嘉宾和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活动现场,邀请客商、企业代表50余家交流洽谈、共商合作,共签署了5200万元的产品供销协议,现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个,概算投资1.33亿元,标志着甘南州农牧产业发展在川渝地区市场拓展、交流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旦正道吉推介甘南州特色农畜产品时表示,甘南的生态环境钟灵毓秀,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青藏高原之肾”“中华水塔”“天下黄河第一湾”等生态名片享誉全国。“亚洲最好的天然草场”“中国最美的湿地阿万仓”“甘肃最大的天然林区”,铸就了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甘南的文化旅游独具魅力,扎尕那、冶力关、拉卜楞寺、洛克之路、桑科草原、阿万仓湿地、大峪沟等遗世独立的自然风光举世闻名。

  甘南的农牧资源物华天宝,210万亩无污染耕地、2310万亩天然森林和4084万亩绿色草地,滋养出了以青稞、高原夏菜、豆类、藜麦为主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以牦牛、藏羊、蕨麻猪、从岭藏鸡为代表的特色畜产品;以独一味、冬虫夏草、当归、党参、唐古特大黄为主的中藏药材;以羊肚菌、蕨菜、鹿角菜、木耳、松茸菌、牛肝菌为主的山野珍品,是甘肃最大的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集散基地。甘南的农畜产品质价双优,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有机作为农牧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共认定“三品一标”农畜产品249个,从岭藏鸡、纹党蜜入选2024年国家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迭部蕨麻猪肉、甘南牦牛奶粉等4个产品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夏河县45万亩草场被认定为全国有机畜产品基地,华羚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多牧场牦牛肉”在中国特色商品大赛上荣获金奖,燎原、华羚“婴幼儿配方乳粉”斩获乳制品质量优秀产品金奖。

  “夏河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走进夏河,可品灿烂文化,‘中国拉卜楞·世界藏学府’声名远播,震惊世界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夏河丹尼索瓦人,把人类在雪域高原的生存轨迹推演到了20万年以前。走进夏河,可揽山河胜景,连绵不绝的大夏河、浮光跃金的达宗湖、跌宕起伏的白石崖,诠释着每一方草原的粗犷豪迈、每一条山麓的雄奇险峻、每一道山川的婉约秀丽。我们将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和服务环境,大力营造重商兴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致力于为来夏投资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有力的保障、更加宽松的环境。”夏河县县长杨海强推介夏河县特色农畜产品时说。

  “甘南这颗冉冉升起的高原明珠,沐浴着最浓的乡愁、辉映着最美的笑容,孕育着最好的农特产品,热忱期待八方来客和企业用超前的眼光、独到的视角、开阔的胸襟和恢弘的气魄,发现甘南之特、品鉴甘南之味、分享甘南之韵。同时,也真诚欢迎大家到甘南投资兴业、共谋合作、共图发展、共创辉煌。”甘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郭子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