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国新闻网

七旬木版水印师复制张大千徐悲鸿名作 精雕细琢传写意古韵
2021年09月07日 1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张大千《兰花图》的刻版。 陈静 摄

  七旬木版水印师“重新操刀”:复制张大千徐悲鸿名作  精雕细琢传写意古韵

  中新网成都9月7日电 题:七旬木版水印师“重新操刀”:复制张大千徐悲鸿名作 精雕细琢传写意古韵

  作者 陈静 贺劭清

  把木版放入特制木框中,用不同粗细的木条卡住进行稳定,刷子蘸上墨汁均匀上色,再铺上宣纸,棕树皮制成的擦子轻盈扫过……不到10分钟,74岁的成都木版水印匠人钟光瑚就完成了“水墨熊猫”的印制。

  在成都市锦江区木版水印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墙上,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李鱓、晚清民国著名艺术大家吴昌硕、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国画大师张大千等名家的传世名作,经钟光瑚之后,得以精彩重现。

钟光瑚复刻的书画作品。 陈静 摄

  钟光瑚13岁开始跟着四川“岳池帮”的刻字老师傅学习手艺,16岁出师成为一名雕刻手艺人,在他手上诞生的木刻、钢刻、金石篆刻作品不计其数。2018年,为了向更多人推广木版水印这门古老的手艺,在四川省文化馆的组织下,原本已经退休的钟光瑚“重新操刀”。

  “木版水印是中国传统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创作中国传统版画和复制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谈及自己传承的这门手艺,钟光瑚不自觉流露出自豪之情。他介绍,木版水印工艺主要分为勾描、刻版、印刷三个环节,根据书画作品的尺寸、图案、颜色不同,工艺的难度也不同。

钟光瑚正在印制“水墨熊猫”。 陈静 摄

  在钟光瑚看来,木版水印最关键的是刻版,刻版的手艺决定了最终成稿是否能够最大程度上还原原作风貌。为了在复刻过程中再现中国书法的“笔意”,他在年少学艺时曾学习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临摹一篇书法作品。

  “如果现在有年轻人来学习这门手艺,我首先要教的就是刻字功夫,用横刀、挑刀、勾刀等不同的刀法来再现蕴含在汉字一撇一捺中的韵味。”钟光瑚表示,他和朋友曾经尝试过使用电脑雕刻技术,但始终无法达到人工雕刻的效果。

钟光瑚用细线条复刻轻盈的蝉翼。 陈静 摄

  钟光瑚的刻版工作台上放着他使用了数十年的雕刻工具:一把铁锤,平滑的敲击面经多次捶打产生了圆形凹槽;根据需求亲手磨制的刻刀,木质手柄因长时间把握形成了如陶瓷釉质般光滑的表面。

  “做这一行首先要热爱雕刻,要有‘坐功’。心里不慌,手里的刀子才能平稳。”钟光瑚表示,雕刻过程中尤其需要的是耐心,常常一坐就是4个小时。雕到细微处,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出,担心手中的刀锋一不小心就破坏雕刻线条。

钟光瑚的雕刻工具:铁锤、刻刀、锉刀。 陈静 摄

  与版画艺术在同一个木板上创作不同,在木版水印作品复刻过程中,刻工需根据美工选稿分色情况刻制多个木版图案,印工在印制过程中又需要进行“套版”。目前,钟光瑚正在复刻徐悲鸿的《雄鸡一声天下白》,完成这幅作品总共需要刻制19个木版。他介绍,这是木版水印技艺的特点之一,通过“套版”使得中国传统水墨画浓淡相宜的意蕴在复刻作品中得以保留。

  钟光瑚说,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跟随师傅到北京学习交流时,师傅曾十分忧虑这门手艺的失传。如今,他也陷入了担忧。“我们从老师傅的手中学到这门手艺,就希望把它继承、传承下去。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了解成都的木版水印技艺,把这门古老的技术传承下去。”

  钟光瑚为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刻制的木版。 陈静 摄

  “这门手艺最大的目的不是售卖作品,而是传承中国的传统书画,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普通的民众能够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名家作品。如果这门手艺失传了,我会觉得很遗憾。”钟光瑚打开台灯,带上老花镜,开始刻制徐悲鸿作品中的假山部分。(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