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成都日报

加班加点“抢工期” 成都自然博物馆预计8月向公众开放
2021年04月06日 09:22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翔沣

  /直击/

  4月2日,成都理工大学西侧的施工现场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随处可见工人繁忙的身影。

  一座设计别致的大型建筑已现雏形:冷灰色为主色调的外立面施工基本完成,其表面错落分布的镂空元素就像一个个脚印。这个大型建筑就是总投资金额达9.7亿元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预计于今年8月向公众开放,将成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座新的地标性文化场馆。

  “整个春节期间,建设团队都没有休假,一直在加班加点地抢工期。”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潘东菁表示,为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该项目的所有参与团队都在加班加点“抢工期”。

  成都自然博物馆由6座形状各异、高低起伏的建筑构成。该建筑代表着成都平原周围的雪山,试图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肌理表达出板块的运动与地质的变迁,同时搭配水幕墙,以此来致敬蜀山。

  这一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给施工方带来不小的挑战。为了表现错落有致的蜀山造型,成都自然博物馆6个不规则单体的屋面网架采用大跨度异型多折面结构,钢结构工程的折面网架达到78米的最大宽度,需要焊接球网架分片共36片,总重760吨,展开面积9000余平方米。面对吊装难度大、体量大、构件多、布置复杂等情况,200余名建设者连续作业60天,顺利完成1500余吨屋面钢结构地面预拼装和吊装。

  走进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内部,一条条玻璃长廊连接起6个部分,象征着蜿蜒盘旋的蜀道意境,引入水流等元素,以此体现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该博物馆有5个常设展厅,分别为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恐龙世界厅、生命探源厅和缤纷生命厅,将汇聚地质、矿产等多个领域的重量级展品。合川马门溪龙、隆昌铁陨石、大竹重庆鱼三件“镇馆之宝”也将陈列其中。

  /行动/

  打造通俗易懂的展出效果

  2016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理工大学签订《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7月签订《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协议签订以来,双方充分发挥在生态资源管理、科普规划、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对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设标准,使其成为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文化教育的重要公益场所和成都理工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

  “从科普教育来讲,成都自然博物馆要做到让全年龄段的人群都被其吸引并有所收获。”潘东菁表示,在建设过程中,学校邀请多位校内外专家参与展陈文本编写,不仅要让展示内容符合科学逻辑,还致力于打造通俗易懂的展出效果,传播自然科学知识,让公众了解自然。例如,地质环境厅主要探索四川盆地的形成,生命探源厅主要揭示原始地球、生命起源等。

  该项目也将成为成都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同时将建立大学生地学研究基地和文化创意实习基地等,满足地方建设对地学人才和综合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记者了解到,成都自然博物馆预计今年8月正式开馆,将推动地学+人文+旅游的交叉融合发展,提升广大民众的自然科学文化素养,成为成都市生态旅游新地标。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