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pbxk > 四川在线

广元朝天区:甜!小小草莓种出了乡村致富路
2021年02月01日 13:55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胡靖南 张敏 四川在线记者 燕巧

  1月29日,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转斗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分拣室内,400斤草莓鲜果摆上了分拣台,一颗颗果型饱满、色泽鲜艳的草莓在工人指间快速流动,并以优美的造型定格在不同的容器里。一个小时后,它们就被摆上广元市内各大水果超市的柜台。

  “小草莓”,贡献乡村振兴“大力量”。2020年,中子镇转斗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年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共带动221户农户693人,年人均增收7000元,为全镇村集体经济创收130余万元。

  2018年,浙江台州路桥区开始结对帮扶朝天区,随着两地在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的深入开展,一粒粒“致富的种子”在朝天大地深深扎根、并结出丰硕果实,中子镇转斗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基地规划面积500亩,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使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730万元。”中子镇党委书记侯光鸿介绍,在引进公司——浙江建德市浙朝农业有限公司的示范示种下,通过“飞地抱团”构建起了“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2020年,基地辐射带动全镇农户(贫困户)分散种植草莓500余亩,草莓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发展的“金产业”。

  疏果、摘除老叶、采摘鲜果,走进校场村七组群众崔小军租用的30亩基地大棚里,温暖湿润的空气夹杂着馥郁的草莓香味扑面而来。“我这30亩大棚一年轻轻松松净赚40多万!基地不但提供优质种苗、全程免费技术指导,还对草莓进行统一回收、统一销售,从生产到销售,名副其实的‘一条龙’服务!”

  火红的草莓产业,让群众的日子也红火起来。58岁的校场村八组群众靳维学和老伴李春芳,和黄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随着基地的落户建成,他们俩双双成为了“产业工人”。仅务工工资收入,两人一年超过5万元。

  “像靳维学这样在基地务工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至少有10多户,其余的年户均收入也基本在2—3万元。”全程参与基地建设、管理的校场村党支部书记严加华介绍,基地按1000元/亩/年在校场村流转土地500亩,群众年收租金50万元;同时,基地优先吸纳100余名当地群众(贫困户)务工,群众年实现收入60余万元;此外,村集体经济还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24个,红火的草莓采摘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10余家……草莓产业让校场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中子镇还将依托校场村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和深厚的三国、蜀道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形成“一轴三带四组团”空间布局(“一轴”为围绕校场老街打造中心景观轴,“三带”为形象展示带、滨河景观带、古道民俗带,“四组团”为有机草莓种植示范基地组团、有机核桃种植示范基地组团、农耕体验区组团、特色水街区组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