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成都商报

极视听 强赋能 行业大咖共话高质量发展
2024年03月29日 09:18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曹惠君

  ■ 全国政协委员阿来

  当今时代一切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行为方式正在被互联网上的文化产品悄然改变

  ■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

  在“人人看视频、人人做视频”的时代,用户对高质量视频的渴求依然很旺盛

  ■ 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樊路远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网络视听领域也面临新挑战

  ■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

  借助生成式AI的语言理解能力、美术和创意的发散能力,爱奇艺在内容评估、美术设计、智能搜索等方面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大大提升

  3月28日,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本届大会活动丰富,将举办1个展览、1个主论坛、39场主题论坛和发布活动、45场市民体验活动,并在成都50个电影院及公益放映点位开展展映活动。2000余家业内企业和机构、5000余位行业代表、近万名嘉宾共赴盛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极视听 强赋能”,着眼守正创新、转型升级,展示行业发展成果,提供交流展示平台,推动网络视听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本届大会重点围绕深耕精品内容、壮大主流舆论、强化科技赋能、深化行业治理、加强国际传播等议题展开,聚焦微短剧国际传播、网络视听内容出海、城市国际传播、国际网红传播等内容。

  行业大咖齐聚

  把脉视听产业发展新动向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结合互联网时代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谈了对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看法。他表示,当今时代一切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行为方式正在被互联网上的文化产品悄然改变。他认为,一切文化都应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的自我教育。

  28日下午举办的大会主论坛上,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发表了题为《从视频中看年轻人》的演讲。他表示,在“人人看视频、人人做视频”的时代,用户对高质量视频的渴求依然很旺盛。他认为,所谓“好视频”,至少要有一定规模的受众,要被人喜欢并且持续关注。他介绍,科技类视频一直是哔哩哔哩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过去一年,有2亿用户在该平台上观看过科技类视频,相关科普类内容播放量增长接近200%。

  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樊路远发表了题为《路虽远兮行则将至》的演讲。他表示,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网络视听领域也面临新挑战。他认为,保持热爱、开放协同、开拓创新,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不变的宗旨。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工学博士龚宇的演讲题目是《拥抱变革,迎接网络视听行业下一个春天》。对于科技创新,龚宇分享了新技术手段在爱奇艺中的运用。他表示,借助生成式AI的语言理解能力、美术和创意的发散能力,爱奇艺在内容评估、美术设计、智能搜索等方面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大大提升。

  前沿技术圈粉无数

  多项重磅内容发布

  在大会现场,众多最新、最前沿的视听技术和产品吸引了观众驻足。咪咕公司展出中国移动5G+咪咕元宇宙比特空间和XR虚实融合制播系统;爱奇艺主要展示帧绮映画、VR全感等高新技术赋能精品节目内容的融合成果;哔哩哔哩展示“二次元”形象口播视频生成技术和赋能赛事直播的BILIAV1技术等。

  前日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民使用率为98.3%。2023年,包括长视频、短视频、直播、音频等领域在内的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以网络视听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存续企业共有66万余家,网络视听作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的地位愈加稳固。

  在开幕式现场,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人研究院联合出品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一镜到底”式实验性AIGC宣传片正式发布。此外,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启动仪式也宣布正式启动。据介绍,该活动将通过100部描绘中国大地的优秀视听作品,向世界多维呈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传递中华文化的磅礴气势。

  作为中国网络视听领域内首个国家级、综合性行业大会,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被誉为“行业年度风向标”。此前的十届,大会累计举办论坛、沙龙近500场,展区面积累计超过5万平方米,与会机构累计超16000家,参会人员累计超10万人次。

  此前十年,大会也见证了四川文创增加值从百亿级到千亿级的跨越。2023年,四川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网络视听等文创相关产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显著增强,彰显出四川在网络视听方面发展的实力和潜力。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