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四川日报

在四川这个医学院里 有一群没病“装病”的人
2021年06月08日 11:42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学生对SP进行查体。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维 摄

  ●他们不是医生,没有任何医学背景,却承担了给医学生上课的职责

  ●他们不是病人,也不是演员,但能够准确表现真实病人的临床病况

  ●他们不是带教老师,也不是考官,但医学生考试少不了他们的打分

  主角名片

  “标准化病人”(SP),是通过严格的训练,能够依照剧本,真实地扮演特定病人的特征。标准化病人能够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学生的临床技能,医患沟通和临床思维等。相当于是医学院校医生进入临床之前必要的“情景再现”。目前,华西临床医学院一共有 41 名 SP,其中年龄最小的27岁,年龄最大的已经69岁。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寰

  “请问您哪里不舒服?”

  “我的心跳加速,心脏就像要跳出来一样。”

  “这种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第一次发生是在半年之前,最近一个星期频率加快,一周已经出现五次……”

  这不是一次真实的就医流程,而是一次考试。5月中旬的一天,华西临床医学院新八教的一间教室里,五年制临床专业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正在进行。67岁的杨宁,华西临床医学院第一代资深SP,也是此次考官之一。

  SP(Standardized Patients),是“标准化病人”的简称。他们是一群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但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后能达到培训和考核的标准,能精准、出色地模拟临床病人,可以作为教学助手参与医学生的技能培训和考评。SP的存在,促进了医患这两个群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让社会了解医学,让医学生真实地深入到病人的世界中去。

  A

  “病人”对医生的测验

  学生的问诊是否规范,查体是否标准,杨宁掌握了“生杀大权”。

  在考官面前,考生邓宏宇有些紧张。他的询问非常仔细,询问患者近期有没有做过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体重是否有变化、进食情况如何、睡眠质量怎么样等等。他一边“问诊”,一边在登记本上记录着相关信息,经过10多分钟的沟通交流后,他说:“请您坐在椅子上,我为您做一个查体。”“病人”杨星挪到椅子上,背对着邓宏宇,卷起衣服,邓宏宇在他的背上敲打了几下,“病人”表示没有什么感觉,当摁到另外一个位置时,“病人”称也没有不舒服,再换一个地方,“病人”立马有了反应,“啊,痛痛痛!”他的脸上表情痛苦,一直呻吟着。

  “我现在对你的考试进行打分。”杨宁很严肃地说。

  “你的整个问诊流程没有大的问题,但是细节上存在一些瑕疵。比如说,你刚才连续发问,这是不符合问诊流程的。”邓宏宇点了点头,走出教室,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说:“SP考试真是太紧张了,任何一点不规范都会被扣分。”

  记者有些好奇,“医生”是不是问得“太宽”?体重变化、睡眠质量与心跳加速之间有关系吗?面对记者的疑惑,杨宁解释说,疾病是一个“系统”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医生应该通过询问去发现蛛丝马迹。他说:“医生向病人询问病情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对病情的初步判断。医生的问题应该逐一进行,不能像连珠炮似的发问,否则就可能遗漏一些重要信息。”他还提到,医生对患者的询问不能带有责备的语气,比如不能对病人说,你为什么现在才来就诊?“作为患者,缺乏对疾病认识和判断的能力,医生不能嫌弃病人,这是最起码的医德。”

  岳荣铮是华西医院临床医生,也是SP培训和诊断学教师。她介绍说,问诊、查体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问诊,是为了全面地收集病史,了解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查体,是通过系统、仔细、全面的“视触叩听”四步法,有助于发现多数器质性疾病的阳性体征,两者结合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语言表达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也是医学生能力锻炼的重要环节。杨星讲了一个故事,有的患者经济条件不好,跟医生交流的时候会格外强调“能不能给我开便宜点的药。”他曾经与学生模拟这一场景的时候,学生脱口而出:“你难道不希望治疗效果好一点吗?”杨星告诉他,这样的回答方式过于生硬,而且还会让患者反感,你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给您用便宜的药。”这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岳荣铮说,这不仅是一种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医者仁心”的考验。做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时刻为患者着想的大爱。所以,SP在与医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中,既要训练医学生掌握所有问诊和查体的条目和技巧,更要强调对技巧条目中的人文关怀技巧的训练和考核,学生们往往会忽视它们。

  我们用身体教会医学生

  1992年,为了临床教学的需要,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从美国引进“标准化病人”(SP)教学方法,成为国内首家开展“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医学院校。目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SP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问诊SP,他们需要扮演有着各种常见症状的病人,比如发热、咳嗽、腹痛等,训练学生掌握问诊的内容和技巧。另外一类是查体SP,他们要配合医学生进行全身系统的“视触叩听”,会触摸身体,甚至是隐私部位,以达到掌握如何正确进行体格检查的目的。

  之所以引进SP,首先是为了弥补临床资源不足的难题。一方面,刚学医的医学生没有经验,没有行医执照,直接上手接触病人,病人的生命安全如何保障?另一方面,如果医学生不接触病人,他们又怎么成为合格的医生?于是,邀请一群没有医学背景的正常人来扮演病人,让医学生在正式走向临床面对真实病人之前,对他们是否具备基本的临床胜任力进行分阶段训练、考核和评估就非常必要了。

  SP是一份兼职,所以他们大都有其他工作。69岁的SP张昌华虽然已经退休,但她每个星期有三天时间要参加老年合唱团,偶尔还要接送孙子上学;家住攀枝花的袁林珍几乎每个月都要往返成都一趟,参加SP培训、监考等。他们之所以不辞辛劳,是因为希望为培养医学生出一份力量。

  “父子兵”杨宁和杨星也深有感触。37岁的杨星“子承父业”,从2015年开始从事这份职业,父子俩经常同时给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学生担任“陪练”。“我从小就知道爸爸在医院当老师,家里人都觉得特别‘有面子’,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用身体让医学生学得更好。”杨星说。

  赵莎是一名90后,做SP的时间已有四年。接触这份职业之前,她觉得自己特别消沉,希望找点事情让自己振作起来。当看到新闻里的招募信息后,便前来应聘。“我跟学生年龄相仿,所以比较有共同话题。”赵莎说,曾经有一次,一名学生向她倾诉,觉得找不到“存在感”,赵莎讲述了她的经历,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自信,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秉烛夜谈。“做SP的过程,也是我自我肯定的过程,特别是我能成为同学们的‘导师’,特别有成就感。”赵莎说。

  C

  一份并不轻松的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不少SP提到,这是一项“体力劳动”,的确,SP这份工作并不轻松。

  在考试现场,记者注意到,一位SP的肚子上用黑笔写了三个字“摸轻点”。担任查体的SP,一下午要接受十几名学生的查体考试,同一个部位会被学生摁压触摸无数次。“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好力度,下手较重,肚子要痛好几天。”SP杨宁说。

  除了考试,平时的练习同样如此。医学生每完成一次问诊和查体都分别需要四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SP人数有限,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往往几个小时不能喝一口水,不能上厕所,这对一些年龄稍大的SP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不过,很多学生还是很体贴的,他们经常说,老师您辛苦了,先喝一口水吧。”让SP袁林珍感动的一次,天气寒冷,学生需要用听诊器为她检查肺部,听诊器上金属接触面很冰凉,学生用手把金属面捂暖和了才开始为其检查。

  在所有的SP中,需要暴露隐私部位的SP 最稀缺,很多SP无法突破这一心理障碍。

  69岁的秦大安是华西临床医学院最早的SP之一,至今干了30年。他被视为“珍宝”,因为他是目前华西临床医学院唯一的生殖系统SP,他的工作是赤身裸体地站在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身体教会学生如何检查男性的生殖系统。直到现在,秦大安的家里人都不能够接受他的这份特殊工作。但秦大安的心理素质比较好,他自称“内心非常强大”,“我耳朵聋过,腿断过,没什么事情会难倒我。”

  遗憾的是,华西医院现在还没有女性生殖系统SP。其实,曾经有过女性生殖系统SP,但因为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器官会萎缩而不适合给学生做教学,直到现在也还没有招募到合适的人选。在华西医院的历史上,一共只有5名生殖系统SP,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仅剩秦大安一个人还在坚持带教。

  对于华西临床医学院来说,培养秦大安的“接班人”是当前一大难题,华西医学模拟中心负责SP招募和培训的贺漫青老师说,一方面,社会上知晓SP的人少,另外一方面,由于很多非医学背景的人还是很难突破心理因素。更重要的是,招募这类SP还是非常谨慎,不仅要求师德师风过关,还要求教学意识也要强,查体教学必须规范等。

  D

  SP会否被取代?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SP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接受严格的考核。张昌华至今对四年前的“入门考试”记忆犹新。“当时有40多人应聘,要考察应聘者的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考官还会给应聘者一个简单的剧本,在短时间内要将剧本上的台词、动作展示出来。“当SP是需要天赋的。”张昌华笑着说。

  如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技术越来越先进,查血、CT、核磁共振以及很多检查进入到临床医学中,医生要确诊一名患者是否患了阑尾炎,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先安排患者做CT检查;要确诊一名患者是否得了恶性肿瘤,一定会以活检为依据。现代医学有如此先进的技术支撑,为什么还需要有SP担任“演员”,让医生为其查体?岳荣铮医生解释说,尽管目前医学迅速发展,新的诊断技术不断涌现,精密仪器和实验方法日新月异,但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的体格检查,仍然是诊断疾病的最基本、最重要手段。单纯和片面地依赖仪器或实验室检查而忽视详细的问诊和查体,是一种错误倾向,常会导致误诊或漏诊。

  比如医生接诊一名患者,经过触诊发现其肝脏比正常人大,这时医生就会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得了急性肝炎。接下来再为患者开具相应的检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以免延误病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症下药”,省下不必要的花销。阑尾炎同样如此,医生可以迅速根据体表定位,确定患者阑尾的程度、位置等,与此同时再安排相关仪器检查,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为患者赢得抢救的时间。尤其是在医疗条件较为简陋或检查设备相对落后的的地方,更需要医生掌握过硬的问诊、查体基本功。这不仅是节省医疗费用的问题,更是减少误诊、漏诊的重要环节。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