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将对128条背街小巷实施环境品质一体化提升
时间:2021年03月30日 15:26来源:成都日报

  作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是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今年,成都将对128条背街小巷实施环境品质一体化提升。重点突出一环路沿线子街巷、老成都市井生活圈等区域,在市容秩序、市政设施、建筑立面、空间景观等方面,全面改善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提升环境品质,同时结合街巷文化历史底蕴,打造并呈现23条展现成都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示范街巷。

  金牛区西安路片区:

  以景观家具讲述社区故事

  建设公园城市一体化街道场景

  目前,西安路片区老旧院落众多,设施陈旧、车辆乱停乱放、架空线缆多等现象较为普遍。今年,这个片区将大变样,其打造将融入“八街九坊十景”的天府锦城总体布局中,从街道人群活动及需求的六大维度出发,建设以人为本、安全、美丽、活力、绿色、共享的公园城市一体化街道场景。

  打造优化交通、慢行优先、安全可靠的街道空间。采取人非共板的形式,构建两种类型的慢行空间:非机动慢行车道+内侧慢行步道。这是西安路片区改造以后的交通形态,安全、共享。

  打造传承文化、场景展示的街道空间。该片区将延续街道特色风貌景观,建筑立面强化街道风貌特色,突出“老成都、西门味、国际范”的城市风貌特征;统一改造店招门头,植入怀旧元素,保留和传承传统街道风貌元素,打造特色化店招;融入社区现代生活文化,用街道景观家具讲述社区传统故事,加强共治共享。

  打造艺术美观、界面优美的街道空间。景观建筑一体化设计,沿线布置城市家具设施。提高街区开放性,开放沿街建筑退距,促进街道界面景观共享。比如空调栏会统一调整为中式花格空调栏,院落或者巷道的门头也会各具特色。

  打造多元复合、多元体验的街道空间。在打造之初,就会考虑到多样丰富的商业业态,在西安北路与西青路的街口设置市集复合段,在西安南路中部设置美食市集,并且引入文创、美食等新业态,提升街道活力。

  打造绿色健康、生态活力的街道空间。丰富街道绿化,选用银杏、玉兰、栀子、黄桷兰等本土植物打造“花街花巷”,弘扬本土植物文化。隔离绿带以常绿地被植物为主,适当配以三角梅点缀。加强街道的海绵功能,道路、广场采用生态透水铺装,行道树树池采用雨水种植池。

  打造集约高效、智慧生活的街道空间。整合道路公共设施,设置“多杆合一”智慧路灯、“多箱合一”综合电箱及智慧服务设施。

  西安路片区将通过提升打造,留住老成都的记忆,形成旅游街区、商业街区、生活街区,让市民、游客体会成都的安逸生活。

  新都区东街一巷、彭州市鑫盛街:

  以“城市针灸”理念

  促进老街巷、老院落焕发新生

  在成都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成都将遵循城市传统肌理和历史格局,以中优、北改区域为重点,实施老旧城区改造“五大行动”,推动以“留改建”为主导的城市有机更新。以“城市针灸”理念促进老街巷、老院落焕发新生。

  “城市针灸”是一种小尺度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它通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以“点式切入”的方式来进行小规模改造,从而触发其周边环境的变化,最终起到激发城市活力、改变城市面貌、更新城市的目的。

  今年,新都区东街一巷就将遵循“城市针灸”理念,保留整个街巷最初的特色,结合旧房的闪光点,通过修缮、加建、保留符号、材质更新等手法,打造出一个有充实业态的街巷,让老街巷焕发新光彩。

  记者了解到,这条老巷子,藏在新都区宝光禅院与桂湖文化旅游区之间,每天都飘着香味儿,洋溢着十足的“烟火气”。虽与旅游景点隔街相望,又有美食商铺加持,但建筑外墙门窗破旧,店招、广告牌无特色等问题使得东街一巷并未聚集太多的人气。

  今年,这条街巷将实施背街小巷提升打造,在景观和建筑风格设计中,契合周边环境,抓住地域特色及历史肌理,新旧搭配,以业态功能形成不同的主题空间,达到多层次、多时段的情景体验,保留城市记忆,形成现代化精致城市风貌。通过提炼历史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及文化特征,形成一个能吸引人流、聚集人气的特色入口。增加室外小品,以居民日常生活为蓝本,加强互动性。

  在彭州市,集休闲、娱乐、餐饮、文化为一体的鑫盛街一直是附近居民逛街购物的热门选择。但现在的鑫盛街绿化较少、街区特色亮点也不明显,街区内休憩设施设置不足。今年,这条街将从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方面进行整治提升。

  记者了解到,在鑫盛街的打造过程中,将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增加功能性景观,协调商业区的氛围,增添时尚感和美观性,打造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的商业街特色景观。同时,增设标志性导视牌、外摆摊区、休闲区,增加亮化氛围、主题装饰小品,楼梯梯步修复、创意美化、设置打卡点。

  本报记者 李霞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