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广元利州: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04月16日 16: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6日电 (李霞 王唯)凤凰村,集休闲生态康养于一体的“鲲鹏小镇”项目落地建设;曙光村,改种后的红梨产业园内一片生机盎然;金鼓村,“四季绣”生态农庄游人如织……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立足近城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引领,积极构建“一乡一品”万亩梨产业特色乡,加快建设农旅融合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着力提升乡村旅游产业水平,走出一条具有龙潭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破题利州乡村振兴开启了新局面、注入了新活力。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图为龙潭乡芳香南山景区游客中心。李霞摄
图为龙潭乡芳香南山景区游客中心。李霞摄 

  “这上面空气好,景色漂亮,耍的也多。”4月15日,虽非周末,前往凤凰村“鲲鹏小镇”游客中心游玩的“城里客”仍然较多,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张莉英说:“交通便利,环境又好,天气好的时候她几乎天天带着孩子前来玩。”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凤凰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不只吸引了游客前来,更是极大便利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

  “以前这里没有路,现在新修的旅游环线四通八达。”感受着汽车在平坦、宽敞的沥青路上畅行无阻,龙潭乡凤凰村2组村民程红梅感慨万千,从城里驱车回家,她只花了15分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龙潭乡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村特点,补短板、稳基础,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提档升级,让广大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建设“四好农村路”280公里,新建宽6.5米的旅游环线13公里;新建界牌村提饮工程1处;新建农村文化室等设施13处;农村“六网”实现联村串户,新农村绿色便捷格局正初步显现。

  调整升级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游客在龙潭乡四季绣生态农庄拍照留影。张文良摄
游客在龙潭乡四季绣生态农庄拍照留影。张文良摄 

  近日来,龙潭乡曙光村红梨产业园里十多个村民正抢抓大好时机,给梨树除草、施肥,为明年挂果丰收打好基础。

  一年前,这块近500亩的土地上还种着金银花,投入大、管护难、效益低,最终只能任凭杂草疯长,金银花并没有给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去年,村上决定铲掉金银花,果断种上了红梨。

  “这里的土壤、气候适合种梨,红梨将在明年7月挂果,预计将带来近700万元收益。”望着眼前这片红梨产业园,曙光村党支部书记程德强喜不自胜。

  曙光村将效益低下的金银花改种成高价值的红梨,只是龙潭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缩影。龙潭乡坚持以农业产业为根基,以“优化品类、提升效益”为原则,按照“连片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进行产业布局。

  截至目前,龙潭乡已种植新品红梨4200亩,金丝皇菊、无花果、有机西红柿、白桃、柑橘等十多个产业基地星罗棋布,产业振兴在龙潭大地上“曙光”初现。

  盘活用好闲置资产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龙潭乡曙光村村民正在给红梨树打药。李霞摄
龙潭乡曙光村村民正在给红梨树打药。李霞摄 

  品特色农家菜、体验农事生活、赏乡村美景……4月11日,龙潭乡金鼓村“四季绣”农家乐生态农庄里高朋满座,来自城区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或在花海中留影拍照,或在动物园区嬉戏玩耍,或在树下休闲品茗,感受周末悠闲时光。

  这个由废弃村小校舍改建的农庄,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400余人次,去年实现农旅产业收益450余万元,提供养殖员、种植员、服务员等就业岗位23个,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实现了安居乐业。

  “四季绣”农庄只是龙潭乡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龙潭乡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抓牢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农旅融合之路。截至目前,该乡已累计完成4892亩撂荒土地复垦,把“沉睡土地”变成“活力资产”,重新长出粮食、果蔬,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泉和活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