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2024世界免疫周:专家呼吁医防融合促老龄健康
2024年04月26日 11:4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6日电 (吴平华)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世界免疫周”,以强调免疫接种对于减少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性。近日,在2024年世界免疫周之际,以“关注慢病人群叠加风险,医防融合共促老龄健康”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在成都举行。

2024年世界免疫周科普活动在成都举办现场。许舒越 摄
2024年世界免疫周科普活动在成都举办现场。许舒越 摄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邓茂林副教授和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梅出席,围绕常见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的疾病危害和负担、疾病预防和管理等内容展开探讨,提升高风险人群(如慢性病人群)对疾病的风险认知,医防融合尽早预防,幸福助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政策文件多次强调,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现健康关口前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自2023年5月起,全国多省份发起了“由全科医生开具疫苗接种处方”、“成人疫苗体系建设”等试点活动,在探索社区疫苗服务模式下,不断提升中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人群对于肺炎、流感、带状疱疹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和危害认知,加强疾病预防意识,主动健康。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整体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伴随免疫衰老,老年人慢病高发较为普遍,已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大挑战。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即同时患2种及以上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且常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目前,中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据统计,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邓茂林副教授介绍:“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又叫蛇缠腰,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发生概率较高。”

  疼痛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皮疹出现后持续超过90天的疼痛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慢性期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对此,邓茂林副教授分享道,“2018年我遇到一个病人,至今6年还在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苦恼。而且他的疾病管理起来也相当复杂,不仅要镇痛,还要通过吃抗焦虑药缓解他的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有时痛起来了,他还会深夜打电话向我咨询。”

  “他确诊时是78岁,当时有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和高血脂这些基础病,刚开始疼痛他当骨质疏松在治,做了系列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产生的可能,后面疱疹发出来了才明确是带状疱疹。所以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患带状疱疹的风险还是很高的,需要引起注意。”邓茂林副教授补充道。

  据悉,50岁及以上中老年群体、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其主要高风险人群。例如,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24-41%;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较一般人群高达2.3-4倍。

  此外,邓茂林副教授也提醒道,“慢性病人群一旦发生感染,有可能导致原有慢性病加重,出现临床不良健康结局甚至增加死亡风险,。此外,伴有慢性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得带状疱疹后,感受到的痛感更强。”

  疫苗接种已成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疫苗接种,已取得了显著的防病效果。目前提高成人疫苗接种是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成人、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状况复杂,大多有基础性疾病,易受流感、肺炎等疾病的侵袭。

  开展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疫苗接种,是减轻医疗资源负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对成人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知,推进成人疫苗接种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可提升成人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更大程度发挥疫苗接种对疾病防控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将医防融合走深走实?杨梅主任举例说:“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正在做相关尝试,如今全科医生,也就是老百姓的家庭医生,已成为百姓疾病预防关口的健康‘守门人’。在诊疗过程中能结合不同居民的健康需求,以及他的既往史、过敏史,开具相应的疫苗处方,首选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并将预防工作提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