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fctt > 中新网四川

这项计划搞了十年,百余社区业主直呼真香
2021年05月17日 15: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7日电(代维)5月17日,龙湖集团一年一度的“善居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23个城市的200余个社区以经典融合创新的服务方式,为百万龙民持续提升居住体验,打造龙民参与社区共建新生态。

  这场自下而上发起,并坚持不懈推进的“善居计划”,在龙湖社区不断生根、发芽,使得空间历久弥新,并不断焕发新生。作为龙湖集团面向广大龙民家庭提供的专属增值服务,“善居计划”主要囊括“社区冻龄”、“爱家焕颜”两大经典专项行动。其中,“社区冻龄”致力于持续优化园区生态环境,打造常住常新的户外交互空间;“爱家焕颜”则旨在优化龙民居住感观,提升户内居住品质。

  今年,龙湖集团的“善居计划”以“开工吧!社区颜究所”为主题,在延续“社区冻龄”、“爱家焕颜”以往经典服务之外,还新增了居家收纳、宠物关怀等创新项目,致力于通过更加丰富多元的焕新服务,吸引龙民参与家园共建,推动老旧社区升级改造,持续增强龙民居住的体验感与幸福感。

  经典服务传承  幸福基因延续

  本次的“社区冻龄”行动将陆续在全国十余个城市的上百个项目展开。作为提升社区大环境的统一行动,“社区冻龄”围绕环境美化、运动康体、便民福利、儿童关怀、园区空间五大维度,对老社区养护翻新,使得交付多年的老社区实现“逆生长”,让龙民定格最初入住时的美好。

工作人员帮龙民打理私家花园
工作人员帮龙民打理私家花园

  例如,重庆龙湖花园南苑草坪大风车是园区标志性景观,历经二十年岁月洗礼,为了重现龙湖老社区风采,龙湖花园将针对大风车进行结构性翻修,重温一代人美好的居住记忆;为了让孩子在园区内更安全地玩耍,沈阳紫都城将针对长期使用的儿童乐园地胶进行品质提升;南方气候湿润,无锡悠山郡会增加大型灭蚊灯以减轻可能发生的蚊虫困扰;烟台葡醍海湾将为叠院的消防通道增加雨棚;青岛春江郦城会把龙民归家动线的部分墙面、地面进行翻新……

  空间焕新不仅在园区,“爱家焕颜”还为龙民提供了入户焕新服务。全国20个城市近200个社区的超5万户龙民将免费获得空调油烟机清洗、地垫清洗、地漏疏通、私家花园打理、门窗玻璃清洁、地板保养、除菌除螨等多项便民服务。除上述常规举措外,今年“爱家焕颜”还新增了“居家整理”、“宠物关怀”两类项目,深入龙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居家生活的痛点需求。

  深入洞察客户需求  关怀服务创新升级

  “善居计划”在为龙民提供以往经典服务外,多城还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色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定制创新服务,让龙民在入住的“乍见之欢”之后,更能在社区和家庭空间“久处不厌”,并通过参与社区共建持久保持着居住的新鲜感与幸福感。

上海“善居美述馆”
上海“善居美述馆”

  在上海,多个社区的龙民将迎来归家路上的别致风景——“善居美述馆”,即社区提前规划空间,对老旧墙面修整、填补、粉刷后邀请龙民共同参与空间打造,同时征集龙民作品展出,让龙民穿越社区变成一场自然与艺术的短途旅行,每位龙民都可以成为“美好共筑的艺术家”。

  在厦门,部分社区将以电影为主题对园区架空层进行彩绘,届时也会邀请龙民与外部专业画师参与,一同绘制生活美学,共建社区美好家园。在成都、重庆等地,趁着夏天晒上一床温暖干燥的被子已成为龙民日常的愿望,届时,龙湖智慧服务人员将通过入户收被、打包、晾晒、翻晒、登记、贴卡、看管、除尘等一系列标准化动作,让龙民再次“被”感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充满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的服务举措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龙湖智慧服务工作人员在与龙民的日常相处中,或基于细心观察,或通过入户访谈,或采用问卷调研等方式,基于龙民居住生活体验的切实需求,不断迭代服务内容,创新多种服务形式。

  十年“善居”守护  践行“善待”使命

  与时代同频,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升居住品质,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重点推进的行动。大到城市,小到社区,空间的历久弥新已经上升到社会高度,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多缘于此。

  龙湖相信,空间的历久弥新可以为龙民带来安全感与幸福感,这也是龙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坚持不断推行“善居计划”的初衷,这也是龙湖践行“善待你一生”的重要体现。迄今为止,“善居计划”已连续开展至第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

  十年来,被经年养护历久弥新的社区使龙民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基于对龙民需求的深度洞察以及生活方式的日常研究,龙湖也为龙民营造了善亲、和谐的社区氛围,还点燃了很多龙民参与社区共建的热忱,让其居住地更加安全、安心、幸福。社区常住常新、便捷生活的服务理念已经广泛获得龙民认可。自2009年以来,龙湖智慧服务业主满意度已连续十二年超过90%。(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