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四川观察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百年信物 石化印记
2021年07月22日 09:22 来源:四川观察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石油部和地质部在多个盆地开展了石油普查和会战工作,努力实现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摇篮——四川盆地,涌现出许多催人奋进的故事,书写了为国壮气的豪迈篇章。

  讲述人: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郭彤楼

  原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印章

  百年信物,石化印记。我是今天的信物讲述人,我代表西南石油局全体员工,带来这份珍贵的信物。这是西南石油局前身,原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当年使用的印章。小小印章,方寸之间,见证了西南石油人找油找气的奋斗历程和峥嵘岁月。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潮,1979年,国家地质总局四川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更名为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开启了四川盆地石油普查勘探的新征程。这枚印章,就是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刚刚成立时制作的。

  虽然指挥部刚刚成立,但这支队伍却功勋卓著。1955年至1963年,西南石油局前身的几支队伍在四川盆地、松辽平原开展石油普查勘探,并为发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立下功勋。1964年,国家加强三线建设,第二普查勘探大队、第二物探大队等原西南石油局主体队伍,千里南下入川,瞄准川西北、川中、川东北三大区块,取得中坝、雷音铺、福成寨、黄龙场等一批油气发现,由此奠定了四川盆地早期油气勘探格局。

  在那个火红年代,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发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献身地质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在巴蜀大地,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家。

  1979年,刚刚成立的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迎来好消息。在四川阆中的川30井获日产凝析油120吨、天然气75万立方米,成为川北首口油气发现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在四川成都听取指挥部汇报后指示,“星星点点的油气,地质部门可以试采,及时利用”。从此,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结束了“只探不采”的历史,开启地质系统“探采结合”的先河。

  1983年,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更名为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局,这枚印章光荣“退役”。这支队伍经历多次改革,2000年加入中国石化。矢志奋斗,为国壮气。蕴含在这枚印章中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始终激励着我们找油找气,永不停歇。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从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到西南石油局,这支队伍大显身手,成功开发了石龙场、新场、孝泉、成都等一批大中型油气田。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发现我国首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深层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中国石化第三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酸性气田——川西气田、建成世界首个7000余米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目前,公司累计生产天然气超800亿方,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超80亿方,成为我国第五大天然气生产企业。

  初心不变,精神永存。四川盆地是集团公司天然气大发展主战场,西南石油局作为集团公司天然气大发展主力军,将永远铭记那段火热岁月,传承精神,赓续血脉,锚定双百亿气田宏伟目标,打造我国超深层天然气、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亮丽名片,为集团公司打造世界领先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