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天府中央法务区启动运行三年 成果丰硕
2024年04月18日 19: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8日电 (记者 安源)记者18日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四川高院)获悉,四川高院于今日举办天府中央法务区启动运行三周年法院系列活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成都环境资源法庭同日举行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一点六院八庭”落子成势,构筑起全国类型最为齐全、中西部地区数量第一的专业审判机构集群,带动金融、破产、涉外商事、知识产权等法务资源加速集聚、聚链成势,法商融合生态圈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随后,四川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介绍了法院在天府中央法务区启动运行三年以来的工作推进情况。

活动现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供图
活动现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供图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在活动现场表示,少年审判庭、成都环境资源法庭破壳而生,为高能级审判矩阵注入了新成员、新动能,将专业化审判拓宽至新领域、新层面。两庭工作要突出“专业”,努力为未成年人和环资审判事业贡献力量,充分发挥专业审判优势,建强审判队伍、培育典型案例、树优司法品牌;要突出“融合”,努力为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贡献力量;要加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工作联动,助推“政商学研企”融合互促和法务业态全链条发展;要突出“创新”,努力为推进法治中国进程贡献力量;要着力推出一批、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法治创新示范典范。

  四川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杨宏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成都环境资源法庭要健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更好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希望少年审判庭深入践行新时代少年司法理念,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涉未成年人案件,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为全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

  “天府中央法务区启动运行以来,全省法院积极发挥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主力军作用,聚焦打造‘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一流法律服务高地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在新闻发布会上,四川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通报了天府中央法务区启动运行三周年法院工作推进情况。

  据了解,三年来,四川法院充分发挥优质司法资源集聚的突出优势,持续提升法治供给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成都互联网法庭、成都破产法庭、成都金融法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成都国际商事法庭等6个专业法庭审结各类案件9.91万件,涉案标的额2778.44亿元。

  四川法院积极推动机构入驻和效能发挥,高能级司法资源聚能成势。从2021年4月起,沿着三年的时间轴,“一点六院八庭”相继入驻,高能级审判机构加速聚集,带动法律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法治生态圈相融互促,中西部功能最全、能级最高、服务最优的争议预防与解决高地正在形成。全面加强平台构建和机制创新,原创性改革成果接连涌现。持续完善商事争议调解中心、一站式保全事务中心、司法确认中心和“天府智法院·e法亭”一体运行的诉讼服务大格局,实现“调立审保执”一站式全流程办理。打造“云系列”智慧审理和司法服务平台,实现从起诉到结案、归档全流程在线办理。探索互联网金融简案“AI虚拟法官”应用,完善24小时法官庭审,极大方便群众灵活利用碎片时间参与诉讼。建设改革经验获评中国改革2021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精准服务发展需求和重大战略,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新适用破产程序化解房地产停工项目矛盾纠纷,帮助41个项目续建交付,助力“保交楼、保民生”。加强川渝法院良性互动和工作协同,跨区域金融协同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注入强劲司法动能。24小时审结标的额超1亿元涉外独立保函止付申请系列案,为国际合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精准司法服务,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交流研讨,引领性发展态势日趋显现。紧盯类案多发高发领域深入调研,形成“天府中央法务区法庭专业化建设的路径探索”等7项成果,入选《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高规格举办天府中央法务区法治协同发展论坛、天府前瞻·互联网司法治理和川陕甘大熊猫国家公园司法协同保护等座谈会,持续提升天府中央法务区辐射力、影响力、吸引力。

  据悉,四川高院在新闻发布会上还向公众发布了天府中央法务区重点调研课题成果、首届司法典型案例及改革实践案例,并通报了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和涉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案件情况;成都中院、成铁中院通报了参与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情况。(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