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阳:实施创新引领 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1年10月21日 11:5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1日电 (记者 杨勇)“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引领、工业强市、县域崛起、交通先行的‘四大战略’,并把创新引领作为‘四大战略’之首,体现出了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必须担当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10月20日,在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长何加勇说道。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杨勇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杨勇 摄

  “实施创新引领,必须坚持科技立市、创新强市,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绵阳发展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绵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将重点从七个方面入手,做好“创新引领”工作。

  一是服务战略科技力量,承载高水平自立自强新需求。坚持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聚焦国家安全和绵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政策、要素等保障力度,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的“国家队”作用,全力支持创建国家实验室,积极参与天府实验室建设,启动科技城实验室建设,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持续实施绵阳市关键技术攻关专项,在国产替代、“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揭榜挂帅”。支持中物院、气动中心等院所高校进行高能激光、空气动力等引领性前沿技术攻关,支持长虹、九洲、华丰等领军企业解决电子整机、面板、112G高速连接器等技术瓶颈。

  三是集聚优质创新主体,夯实科技发展新基础。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创新链“链主”企业,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大力推进“招院引所”,更大力度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等迁入或在绵设立分支机构,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

  四是强化平台统筹设计,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领域,加快建设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围绕战略科技必争领域和绵阳市产业发展方向,筹建运行先进技术研究院、624科创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五是坚持人才优先,建强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规范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企业评价+政府奖励”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大力发展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

  六是畅通科技创新链条,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新效能。鼓励和支持在绵院所高校、市属国有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设立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专门机构并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运营机构转型。建设一批以长虹电器、东材科技、富临精工等重点企业为主体的中试熟化基地,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七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支撑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深化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和“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的原则,修订完善科技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围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创新平台、创新园区、创新人才等方面,构筑具有针对性的科技项目支撑体系。积极推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试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制度,切实提高科研人员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