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向上向善 无忧新生 向着美好奔跑13年的汶川
2021年05月12日 11: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2日电(康建禹)13年前——2008年,一场举世震惊的地震大灾难赋予了汶川一个空前绝后的奋斗主题与城市命运。那一年,那一日,回顾如旧,不过转瞬间,一座城便从往日的温馨宁静跌入倾城破碎。但是,灾难之中,我们没有独自前行,同胞,祖国,乃至全世界都在陪伴汶川穿越这场灾难。奋斗的号声在这片破碎却情深的土地上从未停歇,汶川站起来,跟随这奋斗之声,继续前进,追随大爱,怀抱感恩。从广东倾情援建,社会大爱滚滚涌入,到祖国同胞的心系手牵,汶川不仅从脚下的土地汲取到奋斗的意志与力量,更在举世大爱中获得奋斗的激情与信心,奋斗出一个奇迹的新世界,在破碎之中建立起了一座全新的无忧之城。

汶川的青山绿水。
汶川的青山绿水。

  向着“慢生活”旅游奔跑的汶川

  如今,向着美好奔跑13年的汶川——正以“无忧地·慢生活”国家旅游度假区、“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全国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的新形象,光耀全国。这一荣耀的城市建设成果便来自13年之间的宏伟奇迹,13年,无以计数的奋斗篇章共同构建的一个慢生活美梦。

  汶川史书曾有这样记载:城内有歇客店20余家,茶铺二三家,酒店馆子十几家,摊点数十个,城内,搭台唱戏,人们的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街面熙熙攘攘,人们往来穿梭,威州小城十分热闹。字里行间,力透汶川曾有的无忧盛景。而今日,“无忧地·慢生活”这个同样美好如斯、建之不易的家园,更是处处透露着新时代下的新生活。

大美汶川。
大美汶川。

  小木屋、帐篷房、钢架房,还有当下最火的泡泡屋以及房车营地,让人目不暇接——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汶川县漩口镇无忧谷和樱花里挤满了度假游客,特色民宿与繁花胜景相得益彰。

  特色化、精品化正成为汶川文旅的常态。近年来,汶川全力把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提升转化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能增量,让当地旅游业释放出强大动能,日益成为引领汶川可持续发展、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

  映秀镇茶祥子制茶坊,不仅是中滩堡村村民喝茶、下象棋的固定茶座,也是游客的必经打卡点。茶祥子的茶年销售额达500万元,已经卖到了俄罗斯、希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富民增收。在天府旅游名县的建设提升过程中,汶川百姓通过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勤劳致富的汶川果农为自家甜樱桃产品“代言”。
勤劳致富的汶川果农为自家甜樱桃产品“代言”。

  映秀镇全镇7村1社以出资入股的方式成立汶川映秀大爱鑫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将当地优质旅游资源交给汶川康养旅游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第一年和第二年可以获得出资额20%的分红,第三年开始每年可获得15%的固定分红。大爱鑫城公司总经理、中滩堡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兵开心地对记者说:“我们村就有150余人吃上了‘旅游饭’,他们的年收入总计达600余万元。”

  威州镇布瓦村村民马德志还沉浸在甜樱桃丰收的喜悦中,他种植的100余亩青红脆李又进入销售旺季。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估计,他家的甜樱桃与青红脆李的销售收入预计达20余万元。

  近年来,汶川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甜樱桃、脆红李、香杏等水果种植产业。远近闻名的“汶川三宝”不仅让村民通过水果销售赚得盆满钵满,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体验,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今年端午假期和甜樱桃采摘节期间,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汶川县就接待各地游客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多元。

汶川漩口当地村民欢迎英雄——佘沙回家。
汶川漩口当地村民欢迎英雄——佘沙回家。

  与此同时,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的发展,也让汶川百姓尝到甜头,值得一提的是,以漩口镇“无忧谷”民宿为代表的特色民宿休闲度假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在汶川生根发芽。截至2020年末,汶川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命名县文旅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25.71%,旅游及相关产业税收占本地税收比重分别达到25.3%,农民(居民)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分别达到38%,旅游从业人数占当地从业人数比重分别达到31%,文旅成为县域经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向着“慢生活”旅游奔跑的汶川,真正迈入了快车道。

  向着“无忧地”感恩奔跑的汶川

  从汉武帝设置汶山郡,到蜀汉大将姜维在此驻防,从红军长征精神的播撒,到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根植……在2200年的郡县史上,汶川这片土地虽然历经磨难、饱经沧桑,但依旧欣欣向荣、生生不息,这座“无忧城”岿然挺立在岷江之畔。

  如今,生活在汶川这方土地,能够让人住得无忧、行得无忧、吃得无忧、购得无忧、玩得无忧,从而达到心情无忧,实现全身心的放松。而能够实现今天的“无忧”,汶川人懂得“感恩”。“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中国人自古以来教人向善,教育人要董感恩。13年来,这已成为每一个汶川人的行动自觉。从捐款捐物驰援青海玉树地震,映秀镇渔子溪18名村民赶赴云南彝良地震救援,汶川200多名救援人员参与庐山地震救援……面对一次次灾难,如今的汶川人现在能够做到的是“涌泉之恩滴水回报”。

2020年2月,汶川12位勇士将感恩蔬菜抵达武汉市华润武钢总医院。
2020年2月,汶川12位勇士将感恩蔬菜抵达武汉市华润武钢总医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湖北武汉时刻牵动着汶川同胞的心。当武汉宣布启动战时戒备状态,开始封城时,却有这样一支“逆行”车队,满载着新鲜蔬菜,拉起了“汶川感恩您,武汉要雄起”的条幅,义无反顾地从汶川驰骋1300多公里驶向武汉“禁区”。

  “随便摘、不要钱,帮我带到武汉就行。”在得知武汉发生疫情后,汶川县三江镇龙竹村党支部书记赵勇和11位村民,驾驶6辆满载新鲜蔬菜的卡车从龙竹村驶出,火速赶往武汉。历时26个小时星夜兼程,顺利将100吨蔬菜交由武汉市武昌区卫健委统一接收。12位勇士带去的不仅仅是蔬菜,这是一批满载感恩之情的援助物资,它的背后更有十万汶川人对武汉亲人们战“疫”行动的深情问候和美好祝福。

  今年24岁的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两次主动请战后,她于2月2日随四川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到达武汉后,佘沙被分配在医疗队的驻点酒店负责院感与后勤工作。工作理顺后,佘沙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又三次申请去医院工作。2月11日,她进入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病区的清洁区。但佘沙还不满足,又两次申请进入污染区照顾病患。

茶祥子灯火通明。
茶祥子灯火通明。

  2018年,5月13日,一则题为“汶川大爷给樱桃起名感恩”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微博以图文的方式讲诉了一位果农大爷拉了一车新鲜采摘的甜樱桃,在汶川县城地标建筑“大禹雕像”附近,邀请所有路过的客人免费品尝。

  “我也没摘好多,就摘了20多斤,想让大家知道汶川人感恩,游客都只尝一尝,大家吃了我的樱桃就收到了我的心意了,我很高兴。”陈光书在烈日下待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把20斤大樱桃赠送完。

  王英,是下庄村一名普通党员,也是村上的网格员。暴雨过后,汶川县克枯乡下庄村,这个317国道边的小村子,热闹起来。堵在路边的车鲜少离去,车主和乘客们下了车,敲响村民家的大门,去借个洗手间,或者讨点开水。热情的村民,打开家门,把各种凳子椅子小马扎搬到清理淤泥后的小院子里,谁都可以来坐一坐。11日晚上10点,小女孩妞妞的妈妈敲开了王英家的大门。堵在路上7个多小时后,她想带着女儿借用下王英家的厕所。

蒋维明泡制大土司黑茶。
蒋维明泡制大土司黑茶。

  “我一看,她们一家人都还没吃饭,就想说在家里随便做点吃的。”王英起身钻进厨房,不过,做一家人的饭是做,做一群人的饭也是做,那么多堵在路上的人,多做点饭菜,让大家都进来吃吧!于是,王英去隔壁邻居家借来鸡蛋蔬菜,加上自己家的,52个鸡蛋,一锅粥,咸菜若干,这个农家人户的冰箱几乎被掏空。饥肠辘辘的人们聚在一起,分享这特殊的一餐。有人掏出钱想要感谢,王英一把推了回去,“家常菜而已,给什么钱。”

  在映秀茶祥子喝茶都是免费的。从2012年至今,蒋维明坚持每天给大家熬一壶茶,回馈着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茶坊的落成包含了蒋维明的感恩之心。蒋维明想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参与灾后重建,如此,便有了现在的茶祥子。现在,茶祥子研制出的精品藏茶已卖到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伊朗、希腊等“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

  在汶川这13年中,还有许多像三江“12勇士”、佘沙、陈光书、王英、蒋维明一样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做一个勤劳、善良、感恩的汶川人”。汶川人从家园尽毁到重新站立,再到今天的健康汶川,是党和祖国母亲、全国人民的温情关怀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汶川人早已将这份恩情厚植于内心深处,懂得了知恩图报、识恩于心,懂得了珍惜拥有、感恩于行,懂得了化恩为德、施恩于人,这份恩情将会一直照亮汶川人前行的路。汶川人也会一直向着“无忧地”中的感恩之路奋力奔跑。

游客打卡樱花里。
游客打卡樱花里。

  向着“新时代”征程奔跑的汶川

  13年来,汶川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息,当汶川决定以创建“无忧地·慢生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总抓手,掀起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面推进汶川第三次创业”新热潮时,在岷水羌山间,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为汶川向着“新时代”奔跑的征程积蓄了战略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亲戚朋友的资助,家里的新房从重建到竣工,仅花了3个多月时间。”家住县绵虒镇羌锋村的汪斯燕,在“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她家的房屋被完全冲毁。作为村里挂了名的贫困户,汪斯燕拿不出钱来修房子,但不到三个月,她便住进了新房,汪斯燕告诉记者,除了政策性农房保险,党和政府还给我们发放了基础设施费、房屋损毁补贴、生活补贴,加起来共有10万元左右。

  13年中,汶川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32个贫困村、1288户405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6.8%降为0,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巨变。

  “这里的空气好、环境优、村庄也很美丽,好想一直在这里住下去。”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漩口镇赵公村也迎来了旅游旺季,络绎不绝的外来游客前来踏青游玩。今年,四月的汶川县漩口镇赵公村百花盛开,草木葱郁。走近赵公村,干净整洁的村庄巷道间,路两侧的花果树满目绿色,白墙灰瓦的墙体彩绘尤为醒目,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好看。“现在村子里干干净净的,游客多了,我们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赵公村支部书记高强高兴的说。

  13年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早已厚植于汶川人的内心,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由38.1%提升到56.85%,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5%以上,岷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II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汶川义乌馆”盛大开业、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落地生根,如今,在汶川这方土地上,“东西部协作”奏响的曼妙乐章,悄然间成为了汶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亮点,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可拷贝、可复制的“浙江、汶川东西协作模板”。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来料加工车间35个,其中总部车间1个、乡镇总车间11个,分车间23个,总面积达8340平方米,参与加工工人达1000余人,人均增收每月超过1300元,熟练加工工人收入每月超过1700元,其中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0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5人,残疾人57人,低保户19人),就业困难人员人均增收每月超过1000元。

  13年中,汶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9%;优质教育均衡不断发展,健康之基不断夯实,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更加普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和10.4%;汶马高速(汶川段)全线贯通,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改造2360户棚户区,城镇化率达到50%;5大类10个领域135项改革任务统筹推进,7项重大改革试点全面启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累计协议引资129.61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6.09亿元。同时,随着依法治县战略深入实施,扫黑除恶、全民禁毒等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全县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也顺利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并成功创建108个省州县示范单位(先进单位)、2015年以来,五年来四次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向着美好奔跑的汶川,会继续聚焦“生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五个关键,按照“南林北果 · 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总体思路,以创建“无忧地 · 慢生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总抓手,坚持“两大胜地+无忧康养幸福十大工程”建设的总路径,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面推进汶川第三次创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