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春节不停产!水电七局400节输水管供应李家岩水库
2021年01月30日 10: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30日电 (卢微 陈果)1月29日,47岁的丁春海拿着手中的电焊正在进行卷焊机的检修,忙碌了两个小时的他,额头微微冒汗。 

  临近春节,中国电建水电七局管材及轨道装配式建材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以下简称:邛崃基地)生产现场依旧一片繁忙,抓紧生产,预计在春节期间提供400节管材,保障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输水管道工程的建设。 

  丁春海老家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在工地负责设备检修与维护。入行7年多,参与过三峡、龙滩、糯扎渡、乌东德等水电站建设。今年,他响应政府、单位号召,主动提出留在四川过年。这个决定,也得到老家母亲和妻子的支持。 

图为西南最大管材生产基地。
图为西南最大管材生产基地。 

  “春节不回去,现在疫情反复,不能因为回了一趟家,把潜在的风险带给自己,带给身边的同事,在这一样过年,家人也都支持我的决定!”丁春海说,他打算等孩子放暑假,再回家好好陪陪家人。 

  不停工,西南最大基地400节输水管助力建设 

  丁春海所在的邛崃基地位于四川省邛崃市,于2020年3月17日开工建设,经历原厂拆除、建厂施工、办公装修,期间克服工期紧张及疫情防控等诸多不利因素,用时三个半月,建成投产西南地区管材直径和年产能最大、首个全封闭式PCCP生产基地。 

  2020年12月,基地生产PCCP成品管材772节,突破设计产能750节每月,发运成品PCCP940节,创下投产以来新高。 

  目前,该基地主要承担李家岩水库输水管道工程管材及管配件供应任务,用于完成从李家岩水库至成都市中心城区主水厂的原水输送,管路采用单线双管敷设,轴线总长约50.0千米。其中PCCP管线长度约58.2千米,压力钢管管线长度约47.6千米。 

  “生产运行3个月以来,已完成近3000节PCCP,实现李家岩水库输水管道工程合同量的三分之一。今年春节,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基地不停产,计划生产400节PCCP供应前方建设。”基地现场负责人张阳峰说。 

  这为成都中心城区提供至少30天应急水源保障的“输水通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严控“质”,每一节管都有“身份证” 

  PCCP,即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主要由钢板、预应力钢丝、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四种基本原材料制成。 

  看似简单的四种材料,却要经过7个大工序,40余个小工序淬炼而成。在邛崃基地,主要生产直径2.0m、2.8m和3.0m三种型号的PCCP,其中两米管制作需要三到七天,三米管则需要七到十天,其结构内水压设计强度须达1.2MPa,相当于120米的水柱也压不破。“李家岩输水管道根据输水压力要求,PCCP结构由我们自主设计,必须要保证50年使用寿命,质量是第一位的!”基地总工何飞说到。 

  在每一节管材都印有二维码,扫码后,原材料信息、质检过程、产品型号、生产日期等一目了然,为日后质量追溯提供原始数据。 

  不仅如此,基地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评审,对现场成品管的试验、检测,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图为西南最大管材生产基地。
图为西南最大管材生产基地。 

  邛崃基地投产以来,通过对现有技术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实现PCCP管材生产流水线的厂房全封闭式生产模式,实现包含管芯成型、缠丝辊射及防腐喷涂等全工序的绿色封闭式作业。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天气因素对管材生产环节的影响,有效的提升管材产量。 

  此外,基地进行技术创新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标准管长度由5m提升至6m,管芯混凝土壁厚由25cm优化为23cm,设置原材料损耗率指标,提高辊射砂浆回收率,成本节约100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降噪、吸尘等方式实现PCCP的绿色生产,为生产基地产能保障打下坚实基础,为整个行业提供一整套切实可行绿色生产方案。 

  暖人“心”,确保人员队伍稳定 

  “在川过年”,聚力谋发展。邛崃基地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新要求,号召全体干部员工保持高度警惕,坚持“非必要不出川”等,很多外地员工已经着手和亲人进行不返乡过节的沟通安排。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坚持“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等,详细梳理员工春节期间请销假情况并做好台账。 

  基地还全力做好节日期间管理人员值班与生产线操作人员轮班安排,同时分解压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盲区,做到人心安、生产稳。 

  水电七局为职工准备新春大礼包,做好生产和防疫各项准备工作,真情关怀职工、聚力谋求发展,以实际行动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和生产履约“双胜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